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适应性研究--以宁夏甘肃青海为例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适应性研究--以宁夏甘肃青海为例

  • 字数: 357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马晓凤
  • 商品条码: 97875161757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8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马晓凤著的《西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改 革适应性研究--以宁夏甘肃青海为例》基于文化的视 角,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访谈与比较分析的方法 ,以宁夏W市、甘肃Z市、青海H县为代表的农村中小 学进行个案考察,力图呈现出新课改十年来农村中小 学教师在观念、行为、制度、资源等层面适应的现实 样态及其实践进程,揭示课改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 适应的成绩、特点与存在问题,并深入分析影响教师 适应的外部与内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中小学 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策略与建议,从而建构民族地 区课程改革的理想适应关系。
作者简介
马晓凤,1977年生,宁夏吴忠人,宁夏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教育基本理论与教师教育。曾主持2014年度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西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新课程改革适应研究”(宁教高[(2014)222号],项目编号NGY2014025)等。
目录
序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一)社会变革的时代性期待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 (二)适应教育变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诉求 (三)研究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更是判定课程改革成效的 重要指标 (四)新课程改革十年来农村教师生境的探究 二 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国外教师课程变革适应问题研究 (二)我国有关教师新课程改革适应问题研究 (三)西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新课程改革适应研究 (四)文献述评 三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二章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适应的要求与内容 一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适应的要求 (一)教师要在“变化” 中适应 (二)教师需要适应改革中的“变化” (三)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适应的要求 二 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一)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二)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是一个过程 (三)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方式与条件 三 三个样本县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基本概况 (一) 宁夏、青海、甘肃三个样本县新课程实施状况 (二)三个样本县农村中小学教师自然结构状况 (三)几点思考 第三章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适应新课改的现状、成绩与 特点 一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现状 (一)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的适 应与转变 (二)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以新教材为核心课程资源的 适应状况 (三)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学校教学管理及制 度适应状况 二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适应的成 绩 (一)课改以来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改善力度大 (二)农村中小学校校本教研常态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三)“十年课改”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接受继 续教育的广阔空间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与行为转变日渐丰富与深 化 三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获得发展的动因分析 (一)新课改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方向与成长 途径 (二)新课程改革实施环境与条件保障到位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与更新 四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一)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积极迎接课程改革的挑战 (二) 尊重传统、曲径探幽、在新旧交融中推进课程改革 (三)从茫然、兴奋到新常态,在更加沉稳中推进新课程 第四章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适应新课改的问题及其归因 一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适应新课改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新课改态度由最初热情转为常态 化时期的平和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适应的艰难性 (三)农村地区课程资源紧缺 (四)农村中小学校管理制度支持乏力 二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适应新课改存在问题归 因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不足 (二)农村中小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滞后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方式陈旧 (四)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有限,资源闲置现象突出 (五)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及能力有待提高 (六)教师培训方式与内容有待切合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 真实需求 (七) 西北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惰性影响 (八)“应试教育”侵蚀农村课程改革的部分成果 第五章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适应新课改的策略与建议 一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一)更新教育观念 (二)加强专家引领, 明确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三) 改革教师教育,构建体现教师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二 完善教师知识结构 三 提高教师课程能力 (一)教师需深化课程理论学习,增强课程意识 (二)教师自身要积极寻找提升课程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 革新学校教学制度 (一)加大教师的专业赋权 (二) 营造“学习型” 的学校文化氛围 (三) 努力探索和改革与新课程匹配的评价体系 五 教师自身应不断提高教育改革的自觉意识 (一)尊重教师已有经验,让教师成为理解改革和专业发 展的主体 (二)教师要善于审视教学生活 (三) 自主发展是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源泉和动力 六 进一步深化、健全农村教师培训工作 (一)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 (二)提高教师培训内容、形式及手段的科学化程度 (三)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七 适当调整课程方案及其实施进程,加强民族地区相关 政策与配套制度保障 (一)加强民族地区课程、教材的适切性建设 (二)各级政府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及时保障到位, 构建有利于新课程深入推行的支持系统 八 加强农村地区本身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积极开发和利用农村乡土自然资源 (二) 积极开发和利用农村民间文化资源 (三) 加快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进程,开发利用网络信息 课程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l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适应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9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10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