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疏证与析证(清末民初中国文学研究的范式转移)

疏证与析证(清末民初中国文学研究的范式转移)

  • 字数: 23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贵生
  • 商品条码: 978751618354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0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学术在清末民初期间 出现了一场重大的转向,奠定了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 的基本进路和方向。李贵生著的《疏证与析证(清末 民初中国文学研究的范式转移)》旨在从范式转移 (paradigm shift)的角度阐明这场转向的实际影响, 说明传统与现代的文学研究在治学观念和操作方法上 最为根本的差异,勾勒出新、旧学术之间的界线。本 书结合宏观的理论建构和微观的个案研究,尝试通过 “疏证”与“析证”标示出新、旧两种范式的本质特 徵,并且对王国维、蔡元培和胡适三人的文学研究作 出深入细致的分析,具体展示疏证法与析证法对中国 文学研究的影响。这些专题探究不但有助申论全书主 题,同时能够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深化大家对王、 蔡、胡三位学术大师的理解。
作者简介
李贵生,香港出生,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哲学博士,现为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文学批评理论及传统学术文化。着有专书《传统的终结一一清代扬州学派文论研究》、《灵化无穷一一中国神话解读》,另有论文数十篇,发表於《汉学研究》、《中国文哲研究集刊》、Monumenta Serica、《国文学报》、《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等学术期刊中。
目录
绪 论 第一节 传统与现代学术的界线 第二节 从疏证到析证 第三节 两种方法的差异 第四节 结语 第一章 王国维新经学的承先舆饮後 第一节 经学的解体 第二节 清代学术的多元系谱 第三节 考证学的别择与发扬 第四节 经师教条的抛弃 第五节 现代学术观念的洗礼 第六节 范式楷模的更替 第七节 结语 第二章 王国维纯驳互见的文学观 第一节 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问题 第二节 纯文学观念的光谱 第三节 犹有未达的前期探索 第四节 每况愈下的後期实践 第五节 结语 第三章 蔡元培红学的研究历程与学术渊源 第一节 作为学术研究的索隐方法 第二节 《石头记索隐》的成书经过及其学术信念 第三节 《诗经》诠释传统的定向作用 第四节 索隐三法与《诗经》学的关系 第五节 源出《春秋》学的不足之处 第六节 结语 第四章 胡适新红学与析证法的本质特徵 第一节 胡适与王国维的同声相应 第二节 无法调和的范式冲突 第三节 胡适红学的潜在矛盾 第四节 索隐解读与科学考证的本质差异 第五节 结语 第五章 胡适中国文艺复兴的建构及其作用 第一节 比较史学研究进路的不足 第二节 胡适对薛谢儿着作的接收与剪裁 第三节 文学革命与文明进化之公理 第四节 王克私与中国文艺复兴观念的生成 第五节 从“为国外的人说法”回到汉语世界 第六节 结语 余 论 引用书目 後 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