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的客观性研究/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丛书

历史的客观性研究/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丛书

  • 字数: 25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刘雄伟
  • 商品条码: 97875161824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历史的客观性问题不仅是一个历史哲学界所争论 的核心问题,而且是一个关涉全部人文社会科学合法 性的基本问题。马克思借助于黑格尔“思想的内涵逻 辑”,在存在论的意义上澄明了人类现实的历史。一 方面,马克思把对个人的理解诉诸人们所创造的现实 历史,另一方面,他又通过对现实历史的政治经济学 批判来寻求现实个人的解放道路。刘雄伟著的《历史 的客观性研究》重新彰显马克思对“现实历史”的存 在论澄明,不仅有利于破解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教条化 理解,而且有利于在学理上回击当前甚嚣尘上的历史 虚无主义。
作者简介
刘雄伟,男,1983年生,陕西绥德人。2007年于吉林大学文学院获史学学士学位,2009年于吉林大学文学院获史学硕士学位,201 2年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吉林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基础理论和历史哲学。在《学习与探索》《社会主义研究》等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真理与历史的客观性 第一节 历史的客观性与思想的客观性 第二节 历史的客观性与真理的历史性 第三节 历史的客观性与解放的现实性 第二章 历史的科学化与意识化 第一节 自然“科学”与历史“学科” 一史学的科学化道路 二 自然、历史与人的存在 第二节 历史意识化与历史演进的形式 一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二 “思想史”与历史运动的形式 第三节 叙事的转向与后现代史学理论对历史 客观性的质疑 第三章 内涵逻辑与历史观念的变革 第一节 历史性:内涵逻辑的内涵 一 内涵逻辑与外延逻辑 二 内涵逻辑的历史感 三 内涵逻辑:理解历史的通道 第二节 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历史观念 一 黑格尔:思想的内涵逻辑 二 马克思:历史的内涵逻辑 三 黑格尔与马克思的理论传承: 从内涵逻辑看 第三节 克罗齐与思想的内涵逻辑 一 内涵逻辑与思想的客观性 二 克罗齐的“活历史”对内涵逻辑的展现 三 克罗齐对黑格尔的背离 第四章 从历史客观性的争论到历史观的 “现实性和力量” 第一节 现实历史的敞开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 一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历史的遮蔽 二作为意识形态的思想内涵逻辑 三 历史唯物主义“敞开”的现实历史 四 “历史科学”与人的解放 第二节 现实的历史与马克思的劳动主题 一 马克思对黑格尔精神劳动的扬弃 二 劳动的内涵及现实历史的彰显 三 自由劳动及现实人的解放 第三节 活动、规律与趋势 一 人的活动的现实性 二 作为人的活动的历史规律 三规律与趋势 第四节 《自然辩证法》的旨趣与历史唯物主义 一 自然的存在论澄明 二 辩证法视域中的“自然”概念 三 从“自然辩证法”到“历史辩证法” 第五章 《资本论》与现实历史的澄明 第一节 历史主义谱系中的《资本论》 一 拒斥启蒙的普遍理性:历史主义的由来 二 《资本论》与方法论的历史主义 三“解放”的旨趣与马克思对历史 主义的扬弃 第二节 《资本论》与共产主义的历史性意蕴 一 从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共产主义” 生成的理论语境 二 瓦解资本的逻辑与“共产主义”的 生成 三 “共产主义”与人类的未来 第六章 唯物史观与虚无主义 第一节 马克思与虚无主义的两次相遇 一 施蒂纳批判——马克思同虚无主义的 首次相遇 二 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与虚无主义的 第二次相遇 三 马克思克服虚无主义的当代启示 第二节 唯物史观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 一 “最高价值”的幻象与马克思对价值虚无主义 根源的指认 二 现实历史的澄明与人类价值诉求的 历史性原则 三 解放的旨趣与价值虚无主义的克服 第三节 《资本论》与虚无主义的克服 一 虚无主义的价值论视域及其 克服的限度 二视域的转换:从价值虚无主义批判到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三《资本论》的“解放”旨趣与虚无主义 克服的可能 第七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学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哲学的分野 第二节 作为史学理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 第三节 唯物史观与中国语境中的历史 虚无主义课题 一从虚无主义到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 主义的由来 二 历史哲学与历史编纂学:马克思所指认的历史 虚无主义形态 三 立场与史实之争:中国语境中的历史 虚无主义讨论 四 回到马克思:历史虚无主义克服的可能 第四节 论唯物史观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在超越 ——兼评杨天石、梁柱的历史 虚无主义争论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由来 二 历史虚无主义的中国语境及其争论 三 唯物史观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在超越 第八章 编年史·理性史·文明史 第一节 编年史 第二节 理性史 第三节 文明史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