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国时期法律解释的理论与实践

民国时期法律解释的理论与实践

  • 字数: 871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方乐
  • 商品条码: 978730127322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48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为连接法律的制度与实践、法律规范与社会生 活之间的纽带,民国时期的法律解释不仅对法律制度 的运行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法律制度的 社会功能发挥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系统研究民 国时期的法律解释活动,不仅能够展现近代中国在法 律制度建构上的诸多努力以及实效,也能够观察到近 代中国社会对于法律制度的推动和阻滞;既可以看到 法律解释背后的社会生活,也能够感受到法制现代化 的徘徊心态与复杂进程。在此意义上,方乐著的《民 国时期法律解释的理论与实践》除填补民国法律解释 研究领域的空白、丰富民国法制史的学术研究外,对 于当下中国的法律发展的历史审视与方法论反思也有 助益。
作者简介
方乐,1980年12月出生,安徽黄山人,法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法冶现代化研究院研究人员。2003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法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2006—201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先后获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在台湾东吴大学法学院交流学习。先后在《中外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等法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摘)。出版专著《转型中国司法知识的理论与诠释》(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版)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 人文社科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委托项目等多项。
目录
引言 走进民国法律解释的世界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法律解释、解释例与判决例 第一节 法律解释与解释例 第二节 解释例与判例 第三节 判例、判决例与判例要旨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法律解释权 第一节 法律解释权的权力属性 第二节 法律解释权运行的社会空间 第三节 法律解释权运行的社会资源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法律解释理论 第一节 法律解释理论的学者表述 第二节 法律解释理论之补证和印证 第三节 法律解释理论的学者争论 第四节 法律解释理论的学者共识 第四章 民国时期法律解释的主体、内容及其程序的变换 第一节 大理院时期的法律解释 第二节 最高法院时期的法律解释 第三节 司法院时期的法律解释 第四节 “大法官会议”的法律解释 第五章 民国时期法律解释的原则 第一节 民国学者表述之概括 第二节 解释法定 第三节 解释适度 第四节 解释恒定 第六章 民国时期法律解释的方法 第一节 解释方法上的难题 第二节 文理解释 第三节 论理解释 第四节 类推解释与类比适用 第七章 民国时期法律解释的规范功能 第一节 说明 第二节 确证 第三节 补正 第四节 更正 第八章 民国时期法律解释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法制(治)功能 第二节 社会功能 第九章 民国时期法律解释的风格与思维 第一节 法律解释的整体风格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知识思维 第十章 民国时期法律解释制度的不良运作 第一节 法律解释制度不良运作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 法律解释制度不良运作的原因分析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