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理学流变与戏曲发展

理学流变与戏曲发展

  • 字数: 47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赫广霖
  • 商品条码: 97875161618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6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赫广霖著的《理学流变与戏曲发展》讲述了:理 学乃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统治地位之哲学,重性理之 义;戏曲则是宋元时期逐渐形成的戏剧形式,重情文 之美。在理学流变与戏曲发展中,二者之间产生了密 切而复杂的纠葛。 就戏曲发展的历史沉浮而言,理学非仅为影响因 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理学既竭力遏制戏曲搬演, 又利用戏曲宣扬自身教义,严重侵蚀戏曲之健康发展 。理学兴,则戏曲衰;理学没落,则戏曲繁荣。这几 乎是八百年间戏曲与理学相互关系的主调。 理学流变与戏曲发展的历史规律昭示人们:文学 艺术的繁荣始终奠基在相对宽松的学术思想土壤之上 。要营造文艺创作的繁荣局面,则应创建相对宽松的 学术文化环境。而认真贯彻“百家争鸣”的思想方针 与“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则是切实保 障学术思想的健康发展与文艺创作繁荣不衰的必然之 路。
作者简介
赫广霖,男,山东滕州人,1973年出生,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思想文化。 近年来,先后在国内核心期干0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宋初诗派研究》(齐鲁书社2007年版)一部,主持浙江省教育厅课题(《宋明理学与戏曲发展》,项目代号:Y20070063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理学流变与戏曲发展》,项目代号:13HQZZ037)各一项。参编著作《杜甫大辞典》(张忠纲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一部。
目录
绪论 第一编 两宋:理学奠兴与戏曲生发 第一章 北宋:理学奠基与戏曲发轫 第一节 理学的奠基与产生 第二节 戏曲的发轫与形成 第三节 理学思想与戏曲观念的潜在对立 第二章 南宋:理学集成与戏曲受禁 第一节 理学的传播与集成 第二节 金院本、南戏的诞生 第三节 理学家与戏曲搬演的显在冲突 第二编 元代:理学沉浮与戏曲荣衰 第一章 元代前期:理学倾颓与戏曲盛张 第一节 理学倾颓与文化思想多元化 第二节 杂剧的蓬勃兴起 第三节 元前期杂剧的反理学色彩 第二章 元代后期:理学反拨与戏曲蜕变 第一节 理学作为官方哲学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厚人伦,美教化”的戏曲功能观 第三节 元后期戏曲的伦理化意味 第四节 杂剧创作的式微 第五节 “性理之学”的叛逆者:钟嗣成 第三编 明代:理学兴替与戏曲嬗递 第一章 明代前期:理学昌兴与教化剧泛滥 第一节 明代前期理学的昌兴 第二节 《琵琶记》的宠遇与王朝的戏曲文化政策 第三节 朱权的皇家戏曲声教论 第四节 朱有嫩杂剧的宣教色彩 第五节 杂剧的岑寂与传奇教化戏的泛滥 第二章 明代中后期:反理学思潮激荡与戏曲繁荣 第一节 反理学思潮的兴起与理学的崩析 第二节 戏曲理论批评的繁荣与“本色”、“言情”论 第三节 李贽的童心说及其戏曲批评的“异端”色彩 第四节 徐渭的本色论及其《四声猿》的反道学精神 第五节 汤显祖的至情说及其《牡丹亭》的浪漫主义情怀 第四编 清代:理学崇废与戏曲更化 第一章 清代初中期:理学的官方推崇与戏曲的案头化和伦理化 第一节 清廷对理学的钦定与推崇 第二节 “以情抗理”向“情理合一”的转变及风教观的重新崛起 第三节 李渔的“道学风流合而为一”论及其作品的道学气息 第四节 戏曲创作的案头化倾向与伦理化色彩 第二章 清代中后期:理学衰微与地方戏的蓬勃发展 第一节 理学在内外交困中走向衰微 第二节 地方戏的蓬勃发展及其反理学、反传统内涵 余论理学与戏曲相互纠葛的启示 主要参考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