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新疆的社会结构--族群分层与流动机制/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丛书

中国新疆的社会结构--族群分层与流动机制/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丛书

  • 字数: 215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马忠才|总主编:马戎
  • 商品条码: 978750979007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0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时下,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体现为社会结构深 刻变动,个体、群体间的社会经济地位出现明显的分 化。这些现象在新疆地区也不例外,特别是在那些少 数族群聚居地区,区域、城乡、单位、体制内外以及 阶层之间的差距在某些维度上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少数族群大多分布于偏远农村地区,所以上述差 异最终表现为族群之间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也就 是族群分层。族群分层是衡量族群关系的根本性变量 ,它直接影响族群认同、族际交往、族际通婚、居住 格局、族群偏见等衡量族群关系的重要变量。甚至可 以说,社会经济地位不平等是制约族际交往的社会藩 篱,是造成族群间偏见与歧视、仇视与冲突的导火索 。 以往,民族问题并未引起社会学的普遍关注,与 此同时,民族学较少借鉴社会分层研究的最新成果, 以致族群分层问题研究的成果不多。马忠才著的《中 国新疆的社会结构--族群分层与流动机制》力图打破 学科壁垒,结合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对转型期的族群分层问题做整合研究。在深入剖析分 层结构及其社会机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一项好的 民族政策,既要降低不平等,还应促进族际交往、交 流和交融。为此,政府应微调政策,稀释少数族群阶 层地位的同质性,优化族群与阶层的交互结构,推动 建立嵌入式的社会结构。
作者简介
马忠才,教授,社会学博士。先后获西北民族大学工学学士和民俗学硕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社会学导师组组长、甘肃省社会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民族社会学、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文化部委托、国家民委民族问题项目各1项,参与“985”、 招标项目等重大课题十余项。在《中国人口科学》《西北民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回族研究》《社会学评论》《中国藏学》《宁夏社会科学》《北方民族大学学报》《青海民族研究》等学术期刊或文集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18篇,有2篇分别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民族问题研究》全文转载;独著、合著、主编学术著作16部.代表作有《分化与整合:西北地区社会转型研究》《社会转型中的西北民生:来自生活一线的田野报告》《民俗文化与社会发展:甘青地区社会文化转型研究》;获多项社科、教学奖励。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西北民族大学“十佳教师”、“十佳青年教师”、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等多项奖励或荣誉称号。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族群分层的起源和背景 第一节 新疆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渊源 第二节 新疆的人口与族群 第三节 新疆的经济发展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政策与族群分层 第五节 中国的市场转型与族群分层 第二章 族群间的结构性差异 第一节 教育地位的结构性差异 第二节 职业地位的结构性差异 第三节 经济地位差异 第四节 综合社会经济地位(SES)测量 第五节 国际标准职业社会经济地位指数(ISEI)测量 小结 第三章 教育获得中的族群分层 第一节 理论与现实背景:族群与教育不平等 第二节 族群与教育地位获得的研究假设 第三节 数据、变量与模型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职业获得中的族群分层 第一节 理论与现实背景:中国社会的结构分割与职业地位 第二节 民族政策与职业获得 第三节 模型与结果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收入获得中的族群分层 第一节 理论与现实背景:分配制度与经济分层 第二节 模型与结果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他山之石:美国和苏联的族群分层及其应对办法 第一节 美国的个体平等主义:把社会导向阶层分类 第二节 苏联的团体平等主义:强化社会的民族区分 第七章 平等与交融:新疆社会结构优化机制探讨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