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中国的探讨(民国前期1912-1937年社会精英对城市现代化道路的求索)

城市中国的探讨(民国前期1912-1937年社会精英对城市现代化道路的求索)

  • 字数: 25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高路
  • 商品条码: 978751618303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7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高路著的《城市中国的探讨(民国前期1912-1937 年社会精英对城市现代化道路的求索)》讲述了:抗 战前的民国,中国城市的初步发展令许多近代中国文 化精英和政界精英对“都市化”这一历史现象发生了 兴趣。他们对城市文化、中国“城市病”等问题都提 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的市政运动、一大批民国市政 学者也同样出现在这段时期。同时,一部分学者积极 探讨城乡关系,力图通过复兴乡村为城市现代化事业 重建良好的根基。在这一探索中,也出现了要求“回 归田园”的“反城市化”思潮。这些思想都给予当代 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以深刻的启示。
作者简介
高路,湖北宜昌人,1977年出生。于2009年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所取得硕士学位,2013年在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现为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城市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国城市史。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武汉市课题项目,主持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在《天津社会科学》《江汉论坛》《中国文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数篇论文。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的缘起 二 已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 研究成就及不足 四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五 几点说明 六 难点和重点 第一章 城市之光:20世纪初的中国城市化概况 第一节 20世纪初中国城市数量、人口及地域分布 第二节 近代城市兴起的原因 第三节 城市化动力的缺陷 第二章 城市之思:近代中国的城市观 第一节 传统“城市”与近代“城市” 第二节 引领文明的近代“城市化” 第三节 中国人的市政观 一 “市政”对“国政”的依托 二 反资本主义的“平民化”市政 第三章 城市之治:市政构想的蓝图 第一节 城市体制的选择 一 城市制度的选择 二 从分权到集权的内部管理体制 三 举步维艰的城市自治 四 “民治”与“官治”的两难 第二节 城市的设计 一 城市设计的提出 二 美的城市空间 三 社会结构的设计 四 优雅的城市文化追求 第三节 城市治理 一 传统城市管理的弊病 二 财政管理 三 住房管理与设计 四 治安与慈善 五 道路交通 第四节 城市市民文化建设 一 公共空间的营造 二 市民的教育和文化 第四章 城市之痛:社会精英对中国“城市病”的思考 第一节 知识精英对于欧美“城市病”的认知 第二节 缺乏城市内涵的物质空间 第三节 两极分化的城市社会 第四节 乡村化与工业化城市病的并存 一 都市里的村庄 二 人的异化 第五节 畸形的消费文化 第六节 知识精英对中国“城市病”原因的探讨 第五章 城乡之间:时人对城乡关系问题的探讨 第一节 时人对城乡关系问题的关注 第二节 解决城乡关系的途径和对城乡差别原因之分析 第三节 近代学者对城乡关系探讨之启示 第四节 “反城市化”思潮的萌发 第五节 “反城市化”思潮出现的原因 第六节 对“反城市化”思潮的评价 第七节 从文学世界看中国知识分子的城乡意识一一以京派、 海派文学为例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