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农村土地股权制改革--现实表达与法律应对

农村土地股权制改革--现实表达与法律应对

  • 字数: 326
  • 出版社: 中国法制
  • 作者: 刘云生
  • 商品条码: 97875093732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8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近年来,国内关于农村土地问题之各级各类课题 、专著、论文、调研报告可谓汗牛充栋、层出不穷, 学界各类学术观点亦新意叠出、渐趋多元。法学界、 社会学界、经济学界,或援引传统惯行旧例,借古喻 今,或广抉西方价值制度,力主移植;或指陈现行立 法固弊流习,冀求维新;或夸大现行制度之公平价值 ,抱残守缺,遵循旧制。众多研究成果中,不难见学 者们对农村土地问题的严重关注以及对农民阶层的深 切人文关怀。刘云生著的《农村土地股权制改革--现 实表达与法律应对》拟以土地权利为中心,以效率与 公平二者之关系为目标,论证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在 中国未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程中的重要意义,探 明农村土地股份制对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现代 化转型过程中的重心地位。
作者简介
刘云生,四川绵阳人,1966年11月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法史学博士后,《中国不动产法研究》主编。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9)、重庆市第三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2)。重庆市政府第六次、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得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完成3项,在研1项。 2013年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理论探索与制度设计”(13JZD007)首席专家。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中国古代契约思想史》《民法与人性》《制度变异与乡村贫困》等。主编《物权法》《民法学》《物权法教程》《侵权责任法》等教材。
目录
结题说明 一、关于调研的说明 二、关于研究成果的说明 三、课题研究相关新闻报道及社会影响 第一部分 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必然性与可能性论证 第一章 现行农村地权缺失:历时性考察(1949—2007) 一、从实体所有权向抽象所有权的历史过渡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史记忆与现实热情 三、贫困的“主人”:农地产权背光后的三农问题 第二章 现行农村地权缺失:共时性考察 一、产权特性及其功能 二、歧向语境:关于集体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功能检讨 三、双重悖论:关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土地产权模型 四、制度解蔽与命题证伪 第三章 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改革前提 二、农地股份制改革的价值定位 三、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部分 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法律文本与政策指向 第四章 语义转换与概念识别:《决定》与《意见》的表述 差异 一、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到“农户承包权” 二、从“坚持”到“落实” 三、从“象征”到“实体” 四、从“维护”到“稳定” 第五章 农户承包权:法律属性与功能识别 一、属性界定:身份权抑或财产权 二、功能定位 三、价值考量 第六章 农村土地经营权:法权定性与功能定位 一、土地经营权法权属性界定 二、土地经营权权能定位 三、土地经营权功能识别 四、博弈格局中的法权变革 第三部分 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模式比较与路径选择 第七章 政策文本与概念解读 一、政策文本中的“入股”与“股份” 二、概念解读 第八章 主体制度构造 一、主体资格特性 二、股份配置中的主体标准 第九章 股份制改革中的行为选择 一、组织形式选择 二、土地资产(本)投入 三、行为特征解析 第四部分 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实践模式与风险防范 第十章 乡村文本: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实践模式比较 一、内部互助型 二、吸纳—嵌入型 三、资本控制型 第十一章 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风险生成与防范机制 一、改革的文化重负 二、价值定位 三、风险种类及其生成 四、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