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华北乡村社会姻亲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华北乡村社会姻亲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 字数: 332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刁统菊|总主编:朝戈金
  • 商品条码: 97875161813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7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7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刁统菊著的《华北乡村社会姻亲关系研究》关注 的焦点是明显没有加以制度化的、而是仅仅在行为层 面上得到习俗化的宗族外部的姻亲关系,并对姻亲关 系的运行机制本身及其作用和意义给予充分的重视与 估计,以加强对中国农村亲属制度的认识,进而增加 对乡土社会结构的理解。围绕通婚圈、相关仪式活动 、婚姻偿付机制、礼物交流、交往秩序、嫁女位置等 多个方面,清晰、全面地展示了姻亲关系的复杂特征 ,深入论述了姻亲关系如何作为重要的建构力量构织 乡村社会关系之网,进而揭示了乡土社会结构的多面 性。 宗族文化一般在血缘、制度层面发挥支配作用, 而在更为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更多地扮演显要角色的 恰恰是姻缘亲属,因此“双系并重”是华北乡村社会 日常生活中实际的亲属交往样态。姻亲关系在生活层 面的实际操演,对个体、家庭、家族的经济、政治方 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刁统菊,1976年生,文学学士,法学(民俗学专业)硕士、博士,现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副教授、《民俗研究》副主编、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基础理论研究、亲属制度研究、民间文献研究。代表性论文主要有《民俗学学术伦理追问:谁给了我们窥探的权利?》《土地拥有、流动与家庭的土著化》《娘家人还是婆家人:嫁女归属问题的民俗学研究》《离心力:姻亲关系之于家庭组织的一种影响》《吊簿:姻亲交往秩序的文化图像》等。
目录
导论 一 亲属制度研究的另一路径:姻亲关系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二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意义及其研究方法 三 研究设计 第一章 通婚圈:姻亲交往观念的空间投影 一 物理距离:“远了香,近了殃” 二 村落的社会位置与通婚 三 通婚圈与象征的公共性 四 通婚圈映射姻亲交往观念 第二章 姻亲关系的仪式性表达(上) 一 婚礼:婚姻缔结 二 回门:从“女儿”到“亲戚” 三 生育:姻亲关系的稳定与延续 第三章 姻亲关系的仪式性表达(下) 一 丧葬仪式:姻亲关系的展演与重组 二 姻亲关系对不同仪式的参与范围与参与程度 三 仪式:表达与维护社会结构的活动文本 第四章 婚姻偿付制度:姻亲之间的礼物交流 一 嫁妆与聘礼的多样性 二 嫁妆来源及象征的多样性分析 三 婚姻偿付制度的地方实践 第五章 嫁女归属问题的民俗学研究 一 亲属网络与性别建构 二 从回娘家习俗看嫁女身份的转变 三 娘家人还是婆家人? 第六章 姻亲关系与家族组织 一 多姓聚居与联姻关系——姻亲关系对杂姓村落的聚合作用 二 离心力:姻亲关系之于家族组织的一种影响 三 姻亲对家族组织的补充、调适和维护 第七章 姻亲交往秩序 一 姻亲称谓的有序性 二 吊簿:姻亲交往秩序的文化图像 三 “不对称的平衡性”:华北乡村联姻宗族之间的阶序性关系 结语 反思汉族亲属制度的单系偏重性质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