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洋借镜与东洋唱和--黎庶昌使外文学创作研究

西洋借镜与东洋唱和--黎庶昌使外文学创作研究

  • 字数: 349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汪太伟
  • 商品条码: 97875097914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3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汪太伟著的《西洋借镜与东洋唱和--黎庶昌使外 文学创作研究》是在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下,综 合运用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相关学科知识及跨学 科研究手段,对晚清外交官文学创作进行了“使外文 学”的概念界定,并重点论述了晚清著名外交官黎庶 昌以出使东西洋为历史背景的“使外文学”创作。本 书对黎庶昌“使外文学”作品中的西方政治、西方科 技、西方教育、西方民族文化风情以及中日文学交流 等进行分类整理,细致地解析了黎庶昌“使外文学” 作品对于中外异质文化的文学书写。本书力图反映晚 清外交官黎庶昌亲历东西方现代化社会前后的意识转 变,并折射出在中外社会文化存在本质差异并相互碰 撞的时代背景下,晚清外交官对于自身民族文化建构 和发展的参照性思考。本书也着力解析黎庶昌传统士 人、外交官、学者、散文家、诗人等多重文化身份对 于其“使外文学”创作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阐释黎庶 昌“使外文学”作品新特征对于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 意义。
作者简介
汪太伟,贵州人。现为贵州大学副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着力于阐释文学与文化的交互衍生关系。2001年毕业于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上学位。2004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在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师从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著名的先行者孙景尧先生,在学术界首倡“使外文学”概念并由此不断深化对晚清外交官文学作品的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晚清外交官著述的勃兴及“使外文学”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 清朝对世界近代外交的融入 第二节 中西文化背景下晚清外交官著述的勃兴 第三节 晚清外交官文学创作的一种界定:“使外文学” 第二章 西洋借镜——《西洋杂志》与中西文化取向 第一节 黎庶昌及其《西洋杂志》的创作 第二节 黎庶昌多重文化身份意识下的西洋文化取向 第三节 黎庶昌的变革意识及其中西文化取向 第四节 黎庶昌“夷狄”成见的破除 第三章 东洋唱和——黎庶昌与日本文士的文字交往 第一节 晚清驻日使臣与日本文士的诗词唱和——从何如璋到黎庶昌 第二节 “东洋唱和”之盛——黎庶昌驻日公使时期中日文士的诗文唱和 第三节 宴集诗文与中日文化关系的呼应 第四节 黎庶昌对中日文化关系的认证及其文化交往策略的选择 第五节 黎庶昌与日本文士的文字交往及其对日本汉学发展的促进 第四章 黎庶昌“使外文学”的创作特征 第一节 黎庶昌“因文见道”和“权时达变”的文论观 第二节 黎庶昌“使外文学”创作的“坚强之气”与“变革精神” 第三节 黎庶昌“使外文学”创作的新因素 第四节 黎庶昌、薛福成等“使外文学”创作的近代意义余论 第一节 晚清“使外文学”作品对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的贡献 第二节 晚清“使外文学”作品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晚清“使外文学”作品的文化交流意义 附录 黎庶昌生平及著述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