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世纪西方非个人化思潮研究

20世纪西方非个人化思潮研究

  • 字数: 28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马焕军
  • 商品条码: 97870101621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7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4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非个人化是20世纪文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最早提 出非个人化的是T?S?艾略特,它上溯至福楼拜的“作 者退场”说,甚至济慈的“消极能力”说和弗?施莱 格尔的“自我限制”说,在20世纪受形式主义影响, 形成一股重新思考文学主体的地位的重要思潮,因此 ,非个人化思潮是指在20世纪现代科学主义思潮影响 下艺术主体研究,包括艺术家、作者以及人的失落或 衰落。马焕军所著的《20世纪西方非个人化思潮研究 》对非个人化思潮的学术背景做了回顾,将非个人化 思潮从“面”上做了铺展,并在此基础上从“点”入 手,对非个人化思潮深度挖掘。经点面的结合,作者 引出了非个人化思潮的两个主要问题,即作者问题与 语言问题。在对这两个问题的论述中,作者呈现了非 个人化思潮对20世纪文学理论的冲击与解释。
作者简介
马焕军,男,河南省新野县人。1991年7月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1999年7月西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方向是马列文论。2007年9月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方向是文艺美学。现任教于南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主要从事文学理论、西方文论和美学的研究。先后在国内主要刊物上发表了《马恩现实主义与无边现实主义之比较》、《文本性:一种开放的文学研究》等十余篇论文。
目录
序 引论 一、非个人化的概念 二、什么是非个人化思潮? 三、非个人化思潮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四、如何研究20世纪西方非个人化思潮 第一章 非个人化思潮背景研究 第一节 浪漫主义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非个人化思潮 第二节 非个人化思潮与“语言论转向” 第三节 非个人化思潮与心理学 第四节 非个人化思潮与“主体死亡” 第二章 非个人化思潮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客观性非个人化 第二节 反意图论 第三节 谁在说话及其意义 第四节 文本的生产性 第三章 非个人化思潮的历史节点 第一节 福楼拜的不动情原则 第二节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诗学理论 第三节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性理论 第四节 主体移心 第四章 非个人化思潮与作者问题 第一节 作者问题的历史描述 第二节 “作者之死” 第三节 余论 第五章 非个人化思潮与语言问题 第一节 本体语言 第二节 语言言说 第三节 语言游戏 第六章 非个人化思潮与“文学性”、“文本性” 第一节 文学性 第二节 文学性与文本性 第三节 互文性 第四节 文学重复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