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之关系新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研究文库

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之关系新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研究文库

  • 字数: 26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刘洪刚|总主编:张彦
  • 商品条码: 97875161834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1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刘洪刚著的《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之关系 新论》围绕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之关系这一中心问题 ,运用语言学政治学、比较研究和理论联系历史的方 法,展开以下几方面的探讨:首先,分析了不同时空 条件下民主与专政术语的内涵,梳理了马克思的民主 与无产阶级专政概念;其次,依据文本阐述了马克思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制度构想,在制度层面阐明无产 阶级专政与民主的内在本质联系;再次,全面比较了 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与代议制民主的异同,进一步阐 明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什么样的民主;复次, 考察了东西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其与马克思无 产阶级专政的关系,联系历史思考马克思无产阶级专 政民主制度的逻辑自洽性和现实性问题;最后,回答 了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评价马克思的无产阶级 专政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作者简介
刘洪刚,男,1985年5月生,四川威远人,东北师范大学法学学士(200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2009)、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13),现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出版学术合著1部,主持福建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 逻辑结构 第一章 基本概念的厘清 第一节 民主概念的嬗变 一 古典民主概念 二 近代代议制民主概念 三 马克思的民主概念 第二节 阶级、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 一 马克思的阶级与无产阶级概念 二 专政概念的历史嬗变 三 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概念 第二章 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构想 第一节 马克思与代议制民主 一 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历史进步性 二 阶级统治与代议制民主的虚假性 三 阶级斗争与代议制民主的内在危险性 四 代议制民主与无产阶级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两种制度模式分析 一 无产阶级专政的集权模式 二 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模式 三 两种模式比较分析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有限集权民主制度体系 一 集权模式与民主模式的结合 二 有限集权民主的理论原则 三 有限集权民主的制度设计 第三章 无产阶级专政与代议制民主之比较 第一节 自由:个人与整体之别 一 代议制民主的自由观 二 马克思的自由思想 三 人性与自由: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 第二节 制度设计的经济基础:根本的对立 一 代议制民主的经济基础:私有制与市场 二 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公有制与计划生产 三 准确理解马克思过渡时期所有制理论 第三节 国家观与民主原则:同中存异 一 代议制民主的国家观与民主原则 二 马克思的国家观与无产阶级专政 第四节 民主制度设计:权力制约与人民统治 一 国家常备军制度与人民武装制度 二 代议制政府制度与普选制度 三 官吏制度与人民勤务员制度 四 政党制度 五 地方自治 第四章 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东西方的回响 第一节 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西方社会主义 一 伯恩施坦与考茨基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争论 二 第二国际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的争论 三 西方社会主义政党的转变 四 代议制民主的完善与马克思思想的西方境遇 第二节 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东方社会主义 一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苏维埃国家的集权趋势 二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异化 三 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与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话语的解构 第五章 重评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第一节 澄清对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的误解 一 无产阶级专政:过渡时期的国家及价值目标 二 无产阶级专政制度设计:有限集权的新型民主 三 无产阶级专政有限集权民主制度体系的特点 第二节 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一 无产阶级专政民主制度的简单化理想化成分 二 无产阶级专政民主制度的缺失 三 无产阶级专政民主制度局限性的原因 第三节 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时代价值 一 对民主理论的新贡献 二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民主的理论武器 三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指南 四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