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内经密码(望诊探秘)

内经密码(望诊探秘)

  • 字数: 204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 作者: 编者:董泽宏
  • 商品条码: 97875132322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5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董泽宏编著的《内经密码(望诊探秘)》摘取《 黄帝内经》中望诊有关的内容,将《黄帝内经》条文 用现代语言加以解析,并根据作者的个人见解及多年 临床心得加以评析,部分内容插图以辅助说明。本书 为专门论述《黄帝内经》望诊内容的著作,适合中医 从业人员及爱好者阅读学习之用。
作者简介
董泽宏,1957年生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主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6卷(总主编,编写药理部分,1996年学苑出版社出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图书二等奖)。主编《饮食防误300例》(1994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主编《饮食精萃》4卷(1990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独立完成);主编《百年中医》民国时期北平中医部分(2006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主编《药酒祛病205问》。(第三主编,2011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主编《足疗祛病100问》(2014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主编《医误博典》饮食保健品部分(1993年华夏出版社出版)。参与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60余篇,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民航报》等报纸发表科普文章100余篇,通讯、文学文章30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面色与疾病诊断、治疗 一、面部为什么不需要衣服遮盖 二、善诊者首重面色 三、望色切脉,可知死生 四、色脉“通神” 五、脉诊必须结合望诊情况 六、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七、饮食喜恶对面部的影响 八、面部的生色与死色 九、外邪侵人人体先现于色 十、五色、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十一、望面色的重要性 十二、行针前必查面色 十三、六气空虚的面部变化及体征 第二章 天年及影响天年的面部、形体特征 一、寿命可达“天年”的条件 二、人一生不同时期的外部特征 三、寿达百岁必需具备的外部特征 四、天寿者的面部特征 五、中寿者的面部及形体特征 六、寿命长短的其他重要指征 七、气对人寿命长短的影响 第三章 望面诊病 一、观面部可知脏腑变化 二、望鼻的重要性 三、五官应五脏 四、五脏疾病的面部特征 五、体弱多病者的面部特征 六、观察脏腑外应可察脏腑病变 七、面部气色变化与疾病关系 八、从面部色泽变化判断疾病发展趋势 九、面部气色变化与疾病预后 十、赤色现于面部不同部位的热病特征 十一、望面部如何诊断脏腑四肢疾病 十二、望面诊病势 十三、诊断标准对判断疾病性质的重要性 第四章 面部形色与经脉的关系 一、肺经经气绝的形体变化 二、心经经气绝的形体特征 三、脾经经气绝的形体变化 四、。肾经经气绝的形体特征 五、肝经经气绝的形体特征 六、五阴经经气绝的形体特征 七、六阳经经气绝的形体特征 八、络脉变化的形体特征 第五章 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外在征象8∈ 一、心脏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外在征象 二、肺脏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外在征象 三、肝脏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外在征象 四、脾脏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外在征象 五、肾脏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外在征象 六、大肠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外在征象 七、小肠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外在征象 八、胃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外在征象 九、胆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外在征象 十、膀胱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外在征象 第六章 观毛发推测人体健康状况 一、女子为什么大多不长胡须 二、宦官与天宦不长胡须的原因 三、胡须生长状况与经脉气血盛衰 四、足阳明经气血与胡须的生长 五、观髯可知足少阳经气血盛衰 六、观髭可知手阳明经血气盛衰 七、观须、眉可知手少阳、太阳经血气盛衰 第七章 望目诊病 一、病人目闭不开的原因 二、人为什么会流泪 三、眼胞浮肿是诊断水肿的重要方法之一 四、望目辨病 第八童望诊辨体质 一、体质强弱的外部特征 二、望诊辨勇怯 三、耐痛者与不耐痛者的特点 第九章 阴阳二十五种人分类及特点 一、阴阳二十五种人的分类 二、木形人的面部及形体特点 三、火形人的面部及形体特点 四、土形人的面部及形体特点 五、金形人的面部及形体特点 六、水形人的面部及形体特点146. 七、年忌与养生 八、足太阳膀胱经气血盛衰的外部特征 九、二十五种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十、太阴、少阴、太阳之人的不同特点 十一、少阳之人的特点 十二、阴阳和平之人的特点 十三、五形之人的外部特点 第十章 望诊辨病 一、癫病 二、狂病 三、热病 四、厥逆 五、肌肉痉挛 六、喉痹 七、水胀 八、肤胀 九、鼓胀 十、劳风病 十一、肾风 十二、五脏风证 十三、痈疽顺逆证 十四、五脏痿证 十五、关格的形成 十六、疾病发生的重要显现部位 十七、精神疾病的面部和形体特征 十八、气海(膻中)有余不足面色的变化与体征 十九、血海(冲脉)有余不足的主要体征 二十、水谷之海(胃)有余不足的体征 二十一、髓海(脑)有余不足的体征 第十一章 五色、五脏与自然界的关系 一、五脏主色的变化规律 二、五脏、五色与五方的对应关系 三、木气当令年份人的面色特征 四、升明之纪的面色特征 五、备化之纪的面色特征 六、审平之纪的面色特征 七、静顺之纪的面色特征 八、五脏食补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