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

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

  • 字数: 77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康中乾|总主编:袁祖社
  • 商品条码: 97870101579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97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康中乾著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是对中国 古代哲学本体论(形而上学)思想的探索性梳理。首先 对本体论方面的理论问题作了理解性诠释,将其区分 为本体Ⅰ和本体Ⅱ两种类型,对这两种本体各自的特 征、结构、存在方式等作了探索。进而具体探讨了中 国古代哲学中的本体论(或形而上学)思想,即在先秦 诸子的儒、道思想中摊出了本体论问题,两汉经学以 宇宙发生论和宇宙系统论的思想为中国古代哲学本体 论思想的发展、演变作了铺垫,魏晋玄学探索了宇宙 存在意义上的本体论问题,隋唐佛学探索了心性存在 意义上的本体论问题,宋明理学则是以天人合一为思 想内容的伦理学本体论,这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思 想发展的最高形式和成就。最后对中国古代哲学本体 论问题的理论得失作了探讨。
作者简介
康中乾,男,1958年12月生于陕西凤翔。1983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2002年7月获南开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魏晋玄学及中国古代的形而上学问题。出版专著《有无之辨——魏晋玄学本体思想再解读》(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并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曾获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奖、陕西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华文化优秀著作奖”二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等。
目录
导论 本体论:一个有文化民族的灵魂 一、中国古代有没有哲学? 二、本体论:一个有文化民族的灵魂 三、如何总结和梳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四、泛论本体 (一)本体的特征 (二)本体的人文本质 (三)本体的两种类型 (四)本体Ⅰ的本质特征、结构及存在方式 (五)本体Ⅱ的本质特征、结构及存在方式 (六)把握本体的两种方式 第一章 先秦儒道: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问题的摊出 一、先秦时代与哲学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 (二)先秦哲学思想的特点及思想任务 (三)先秦诸子的思想倾向及其理论贡献 二、先秦儒道的本体思想 (一)先秦儒家的本体思想 [一]孔子“仁”论 [二]孟子“心”论 [三]荀子“礼”、“天”论 [四]《易传》“道”论 (二)先秦道家的本体思想 [一]老子“道”论 [二]庄子“道”论 三、先秦儒道在本体论问题上的成就及所留下的问题 第二章 两汉经学:宇宙发生论和宇宙系统论 一、两汉时代与哲学 (一)汉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 (二)汉代经学与哲学 二、汉代的天人思想 (一)宇宙发生论 (二)“天人感应”论 (三)宇宙系统论 (四)“元气”自然论 (五)宇宙本体论 三、汉代哲学在天人问题上的贡献及所留下的问题 第三章 魏晋玄学:宇宙本体论 一、魏晋时代与哲学 (一)魏晋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 (二)三国鼎立的局面与魏晋时代的政治课题 (三)魏晋玄学的思想主题与哲学任务 二、玄学的本体论思想 (一)王弼的“无”论 (二)嵇康、阮籍的“自然”论 (三)裴頠的“有”论 (四)郭象的“独化”论 (五)张湛的“至虚”论 (六)僧肇的“空”论 三、魏晋玄学在宇宙本体论上的贡献及所留下的问题 第四章 隋唐佛学:心性本体论 一、隋唐时代与哲学 (一)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任务 (二)隋唐时期儒、佛、道三方并存的思想格局与中国化佛教的思想贡献 二、隋唐佛学中的心性本体思想 (一)天台宗的“一念三千”说 (二)唯识宗的“八识”说 (三)华严宗的“法界”说 (四)禅宗的“自心”说 三、隋唐佛学在心性本体论上的贡献及所留下的问题 第五章 宋明理学:伦理本体论 一、宋明时代与哲学 (一)宋明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 (二)宋明理学之作为新儒学的思想主题和哲学任务 二、宋明理学的本体思想 (一)北宋五子的“造道”工作 [一]周敦颐的“太极”论 [二]邵雍的“先天象数”论 [三]张载的“太和”论 [四]程颢、程颐的“理”论 (二)朱熹的“理”学 (三)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 [一]陆九渊“心”学 [二]王阳明“心”学 三、宋明理学的伦理本体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贡献及其走向 结束语 中国古代形而上学、本体论的理论得失 一、乘机之“势” 二、契几之“象” 三、无我之“境” 四、浑璞之“朴” 主要参考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