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革命策略与合作运动(革命动员视角下中共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研究1927-1949)

革命策略与合作运动(革命动员视角下中共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研究1927-1949)

  • 字数: 30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魏本权
  • 商品条码: 97875161784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9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魏本权著的《革命策略与合作运动(革命动员 视角下中共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研究1927-1949)》以农 业互助合作运动为视角切入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群众性 经济运动的观察、思考与阐释,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生 产动员与革命策略考析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何以成为群 众运动。以此视角考察革命根据地群众运动的发生发 展、复杂面相、微观机制、运行机理和党群互动关系 ,一方面有助于从群众运动角度深化对农业互助合作 运动的认识。另一方面,这可以为深度理解中国革命 、中国共产党如何“获得群众”与“赢得乡村”、理 解中国革命现代性提供实证基础,对继续深化中国革 命研究,整合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与后现代范式 ,构建革命社会史研究范式也具有理论创新价值。
作者简介
魏本权,1976年生,山东莒南人,历史学博士,临沂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乡村社会史、中共党史,尤着力于20世纪农村合作运动的研究。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及一般项目等10余项课题研究,多次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与临沂市优秀科研成果奖。出版《农村合作运动与小农经济变迁: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1928~1949)》《青岛模式与邹平模式:民国山东乡村建设模式的比较研究》《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等专著(合著)。
目录
前言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传统互助及日常合作 第一节 理论追溯:互助合作释义 一互助:合作的道德基础 二合作:制度化的互助 第二节 日常合作:传统的合作机制 一互助合作的历史传统 二传统合作的现代价值 第三节 农事习惯:自耕与互助 第二章 互助与合作的合流 第一节 两个独立思想流派 一互助思想的传播 二合作主义的传播 三互助与合作的区联 第二节 华洋义赈会的实践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策略 第三章 苏区革命与互助合作 第一节 井冈山的经济斗争:农业互助合作的萌发 第二节 苏维埃的经济建设:中央苏区的互助合作 一 中央苏区农业互助合作的兴起 二革命策略与苏区农业互助合作 第四章 减租减息与互助合作 第一节 租佃制度:剥削与互助 一抗战前的租佃关系 二租佃关系:非对称性合作 三剥削:租佃与互助的两难 第二节 减租减息与农业互助合作 一减租:租佃制度的改良 二变工:减租之后的互助 三“组织起来”与“第二个革命” 第三节 沂蒙抗日根据地的生产动员与劳动互助 一抗日战争前沂蒙地区的劳动互助习惯 二沂蒙抗日根据地劳动互助运动的形成 三生产动员与沂蒙地区劳动互助的变迁 第五章 土地改革与互助合作重构 第一节 从减租减息到土地改革 一山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后的生产困局 第二节 变工互助:农业互助合作的新体系 一沂蒙解放区的劳动互助运动 二沂蒙解放区的变工互助体系 三土地改革后变工互助的新特点 第三节 供销合作:合作运动的转型与定位 一中国共产党合作政策的转变 二20世纪40年代鲁中南滨海区合作社的发展及其不足 三1949年鲁中南滨海区莒南县合作社的整理改造 四合作组织重构与区域社会变动 第六章 革命策略与生产动员:以沂蒙解放区劳动互助动员为中心 第一节 领导生产的基本策略 一“生产必须领导” 二劳动互助中的偏向与纠偏 三支部领导生产的个案考察 第二节 劳动互助中的思想动员 一变工互助中的群众思想顾虑 二变工互助中的思想动员 第三节 劳动互助中的经济动员 一计工算账与公平合理 二换工变工与等价交换 三互助收益与变工绩效 第七章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 第一节 合作运动与乡村经济 一互助合作运动与群众运动 二合作经济与乡村经济 第二节 劳动互助与乡村社会 一阶级结构的变动 二新式权威的形成 三社会心理的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