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天下一点--人类学我者研究之尝试/黄土文明介休范例丛书

天下一点--人类学我者研究之尝试/黄土文明介休范例丛书

  • 字数: 33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彭兆荣|总主编:乔健//王怀民
  • 商品条码: 97875161827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4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对于传统“中国”而言,“黄土文明”为中华文 明的代表。在中国传统认知模式的“天下体系”中, 政治地理构造为“一点四方”;它一方面包含了“黄 土中心”的“我者”想象和建构,另一方面,作为世 界体系中的“他者”被历史性地扭曲和异化。人类学 历来将“我者一他者”进行并置性研究,因此,“黄 土文明”在人类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 彭兆荣编著的《天下一点--人类学我者研究之尝试》 以山西介休调查为基础,进行实验性民族志研究。
作者简介
彭兆荣,1956年出生,江西泰和人,一级岗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文化名家。曾到法国尼斯大学人类学系,法国国家科学院“华南及印支半岛人类学研究中心”学习和研究,法国巴黎大学(十大)客座教授,巴黎大学(索邦)高级访问学者,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UC BERKELEY)人类学系高级访问教授。北京大学特聘项目博士生指导教授。四川大学“985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特聘教授,校外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985基地”特聘研究员,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首席专家。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专家委员会参加“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缔约国政府问特别会议”,审议“非物质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草案”(DRAFT SET CRITERIA OF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工作。主持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之一泉州“南音”向联合国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名录的后期项目工作,并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9、30),联合国《人与生物圈》(M&B)中国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文化名家。 主要从事人类学与旅游、文学人类学、文化遗产、仪式、博物馆等方面的研究,其中《饮食人类学》、《旅游人类学》、《遗产:反思与阐释》、《人类学仪式理论与实践》等为这些方面的代表作。此外,主编“人类与遗产”、“厦门大学人类学文丛”、“文化遗产教材丛书”等6套,出版专著20部(含合著),在国际国内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
目录
引述 黄土文明的人类学研究 第一部分 黄土文明 天下体系 黄土体性 以“祖一社”之名 “后土”之制 第二部分 介休范例 化合——人文介休 活化——礼俗介休 第三部分 案例解析 华夏中心:黄土文明五行观之介休表述 文化遗产的生养制度研究:以介休古戏台为例 茶叶之路与晋商 从焦化到文化:介休文化遗产格致的方法论 文化生态重建: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介休探索 附录 介休文化遗产概况与现状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