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唐代选官政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唐宋史研究丛书

唐代选官政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唐宋史研究丛书

  • 字数: 242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刘后滨
  • 商品条码: 978750979085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7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官员选任是国家政务中的重要内容,其政策层面 的变化关系到社会结构与政治形态的演进。考察各项 政策的制定及其在实践层面上的运行,为理解政治事 件和政治文化的制度背景提供了新的路径。在政治史 或社会史视野中观察唐代历史特性,选官政务都是重 要的切入点。隋唐之际科举制与铨选制的创建,标志 着帝制时代的官僚制与集权形态进入新的阶段。由选 官政务集中而撬动的中央与地方间政务运行一体化进 程,在隋唐至两宋时期呈现出大致完整的段落。以制 度分化相对清晰、史料留存更加繁富的宋代作参照, 唐代选官政务中若干隐而不显的环节得以呈现。取此 研究思路,有利于澄清以往研究中的一些模糊认识. 将唐宋视为制度史研究中整体历史单元的方法论亦可 成立。 《唐代选官政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唐宋史研究 丛书》由刘后滨著。
作者简介
刘后滨 江西吉水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哈佛燕京学社、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系等学术机构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隋唐五代史.已出版《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盛唐政治制度研究》(合著)等专著。主编或联合主编《资治通鉴二十讲》《日常秩序中的汉唐政治与社会》《唐宋历史评论》等教材或论集。
目录
绪论 走进“苏东坡之问” 第一章 举选分离与铨选制的建立 一 察举选官权向尚书吏部的转移 二 察举制重心由举到试的转变 三 举选分离与铨选制的建立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唐代文官铨选制度的调适 一 回归“乡举里选”与精简“人流”人数 二 从长名榜到循资格 三 平判人等与科目选 四 中书门下体制下选官政务裁决机制的转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官员选任的主要类别与基本流程 一 唐宋间官员选任类别划分的变化 二 吏部铨选的规程 三 制敕授官的规程与敕授官范围的扩大 附 北宋制敕授官程序中的“送中书结三省衔”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辟署制与中晚唐藩镇使府僚佐选任机制 一 使府僚佐辟署程序与行用文书 二 使府请官文书的申奏与裁决机制 三 使府僚佐选任与唐代选官制度的转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告身的抄写与给付 一 《天圣令 杂令》唐13条令文校读 二 “官纸及笔为写”告身的四种身份 三 告身抄写与给付程序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省符的颁给与选官政务的地方对接 一 官员选任与地方政务的关系 二 选官政务中的各种“省符” 二 各种“省符”的送付途径及对象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吏部甲库与任官文书的存档 一 甲历与甲库 二 甲库的设置与管理 三 甲库在官员选任中的作用 四 “安史之乱”后甲库的整顿与选官秩序的重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选官制度中的才学标准与考试原则 一 唐代的出身途径及“合人官者”的构成 二 才学标准与考试原则在门荫出身途径中的贯彻 三 考试选官中的“器识”与“才艺”之争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不历州县不拟台省”选官原则的实施 一 “不历州县不拟台省”选官原则的提出 二 “不历州县不拟台省”选官原则在制度上的逐步落实 三 官员叙迁中的“台省”概念及其变化 四 “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原则与唐宋官僚形态的变迁 本章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