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神话与古史(中国现代学术的建构与认同)/文明起源的神话学研究丛书

神话与古史(中国现代学术的建构与认同)/文明起源的神话学研究丛书

  • 字数: 271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谭佳
  • 商品条码: 978750978731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2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将上古区分为神话和信史,并加以科学性和实证 性的研究,这是中国现代学术转型最重要的实践之一 。“神话—古史”话语系统对立互补、缠绕共生的关 系及发展过程是中国现代学术建构与认同中非常重要 的面相,它与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这些新兴学科 一起,共同完成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现代性 认同和表述模式,并从形式与内容上决定了今曰“中 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话语形态。 遗憾的是,历来对中国现代学术史的研究大都关 注史学、哲学、政治思想方面,忽略甚至遗忘了神话 学。谭佳著的《神话与古史(中国现代学术的建构与 认同)》在重勘“神话”进入中国学术界过程的基础 上,探寻“神话—古史”话语的呈现方式、研究方法 及历史价值,挖掘其潜藏的思想性因子及可反思之处 。
作者简介
谭佳,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秘书长。代表著为《叙事的神话:晚明叙事的现代性话语建构》《断裂中的神圣重构——<春秋>的神话隐喻》。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比较文学》《社会科学》《外国文学研究》《文艺争鸣》等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引言 绪论 第一节 作为学术话语的“神话—古史” 一 理解上古的三种话语 二 “神话—古史”的联袂互补 三 神话与历史 第二节 神话学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 一 基于“神话—古史”的中国考古学 二 中华文明起源特性与神话学研究 第一章 文化渊源:“神话”的土壤和引进 第一节 晚明与晚清的西学分类及启示 一 “天”与“神”:晚明的西学认知关键 二 晚清的延续与观念危机 第二节 “神话”的偶现和最初引进 一 “神话”的偶然出现 二 “话”体影响及“神话”特征 三 1897年:“神话”最早被引进 第二章 建构方式:神话—古史的对立交织 第一节 “神话—古史”范式的奠基者:章太炎 一 章太炎的神话观念 二 神话与古史的剥离 三 神话与语言问题 第二节 神话与文明溯源:梁启超和蒋观云的范式开拓 一 梁启超的神话观及诉求 二 蒋观云的神话溯源路径 第三节 “神话—古史”的强化及影响:从夏曾佑到古史辨 一 夏曾佑:“传疑之期”无信史 二 中国与他者:文化错位与嫁接 三 “神话—古史”的对立:古史辨 第三章 认同方式:中国神话学的现代性与民族主义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文化性及现代性纠偏——以鲁迅为讨论中心 一 鲁迅的神话研究诉求 二 超越文学:神话的文化性 三 中国文化的神话性及现代性纠偏 第二节 神话研究与现代性诉求——以周作人为讨论中心 一 从神话比较到文化反思 二 作为最高人文追求的神话 三 在两种现代性之间的方案 第三节 中国神话学建构中的民族主义 一 现代民族主义的两种建构方式 二 神话与民族起源/文明溯源 三 神话与共同信仰:以闻一多的研究为例 四 神话与民族精神建构:以茅盾的研究为例 第四章 “神话—古史”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第一节 近现代人文学术转型中的证据法嬗变 一 嬗变的土壤:考据学的内在危机与外部冲撞 二 嬗变的内在节奏:新史学与证据法创新 第二节 古史实证的材料拓展及其观念矛盾 一 实证材料的拓展与整合 二 “尊德性”与“道学问”:以王国维为讨论中心 三 疑古与尚古:顾颉刚的观念矛盾 四 在观念与现实诉求之中的“实证” 第三节 神话学视域的合理性及其限度问题 一 被运用或质疑的神话学资源 二 神话学资源的意义及限度 三 神话阐释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尾声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