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解放太原之战

解放太原之战

  • 字数: 236
  • 出版社: 山西人民
  • 作者: 程秀龙//吕福利
  • 商品条码: 978720309300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3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解放太原是攻坚战,以徐向前为首的太原总前委 ,运筹帷幄,与盘踞山西38年的“土皇帝”阎锡山斗 智斗勇,克服重重困难,付出重大牺牲,解放了被蒋 介石捧为“反共模范堡垒”、阎锡山誉为“铜墙铁壁 ”的华北最后一座“坚城”,取得了解放太原的全面 胜利。 程秀龙、吕福利著的这本《解放太原之战》真实 生动地再现了解放太原的这一过程,人物形象丰满, 战争场面宏大,史料翔实,不乏细节的披露,是读者 了解解放太原比较权威的一部图书。
作者简介
吕福利,1945年生,天津市宝坻区人,大校军衔。历任第六十三军司令部参谋,北京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内蒙古军区乌兰察布军分区副司令员。著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三军战史及战例选编》《六十三军征战纪实》等。 程秀龙,1944年生,山西省屯留县人,大校军衔。历任第六十三军司令部作训参谋,解放军政治学院秘书,国防大学第壹编研室主任、国防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著有《中国军事第一人毛泽东》《毛泽东用兵,直面美国》《元帅林彪》《走向辉煌——共和国史青少年读本》《中国特征·执政》等。
精彩导读
表里山河 山西,凭山控水,据高负险,进能依险势而攻, 退能据关塞而守。历史上曾有据山西之险,则“俯天 下之背而扼其吭”的说法。东有太行山可依恃,西、 南有黄河天险相围绕,北有恒山做屏障,南有中条山 为依托。内地依山脉、河流走向,分成了若干个丘陵 地势。一道山一道川,山川相间,形成了大同、忻定 、太原、上党、晋南几个平原。同蒲铁路将南北贯通 ,正太铁路与冀中相接。依仗这样的地理形势,东面 据守娘子关,卡住了山西与河北的出入咽喉;北面控 扼大同,关上了北部的大门;西南镇守天险禹门口和 咽喉风陵渡,就掌握了秦晋来往的主动权;东南把守 长治,便腰系了通达中原孔道的锁钥。 当年,陈毅元帅曾做过这样的描述:“山西在怀 抱,河北置左肩。山东收眼底,河南示鼻端。长城大 漠作后殿,提携捧负依陕甘。”认为自古以来,这里 “外河而内山”,是个可为依托的天险。 解放前,表里山河的山西省是阎锡山统治的天下 。阎锡山,号龙池,字伯川,是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 (今属定襄县)人。1883年农历九月初八,出身于一 个地主兼商业高利贷者的家庭。他是家中独子,6岁 丧母,由外祖母抚养成人。因从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 活,遂养成了刁钻顽猾的性格。以后,他随父阎书堂 到太原,边当伙计边学习。后考入武备学堂研习军事 3年,被选派赴日本公费留学。其间,加入同盟会, 成为早期同盟会会员之一。1907年,参加铁血丈夫团 ,成为革命党的军事中坚。1909年,回山西,任职山 西新军,第二年升为第八十六标标统(相当于团长) 。辛亥革命率部参与起义,光复太原,并被推举为山 西都督,组织军政府。从此,总揽山西军政大权,实 行封建割据,把山西变成了他的一个“独立王国”, 成为独霸一方的“山西王”,人称“阎老西”。 中原大战时,他与冯玉祥联合反蒋,失败后被迫 下野,避走大连。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就任太原绥靖 公署主任,负晋绥绥靖之责。全面抗战爆发后,任第 二战区司令长官,组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部署晋 绥抗日军政,负责指挥晋绥军(阎锡山的地盘曾扩至 绥远省,相当于今内蒙古中西部,呼和浩特、包头等 管辖范围,故名)编成的第六、第七两个集团军以及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的第十八集团军(亦称国民革命军 第八路军)。 在抗日进入相持阶段后,他一度与共产党领导的 抗日武装发生摩擦,并以反共的十二月事变把蒋介石 的反共高潮推向峰巅。 抗战胜利后,他率部返回太原接收政权,并指挥 所部迅速占据临汾、运城、大同、长治等主要城市。 阎锡山在独霸山西长达38年的历史中,凭借山西 的地理形势,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自成体系 ,成为山西的“土皇帝”。 1945年8月10日前后,阎锡山得悉日本将接受无 条件投降的消息,立即命令晋绥军向太原挺进。8月 12日,日阎双方在汾阳举行最后会谈,协商了日阎交 接太原的措施和步骤。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 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天,阎锡 山即令第二战区部队配合行政接收并全面挺进,与共 产党八路军争夺山西的地盘。 阎锡山令第六集团军总司令王靖国率第三十四、 第六十一军分别占领运城、临汾;令第八集团军副总 司令楚溪春率一个军分五路向太原挺进,占领太原; 令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赴太原组织前进指挥所。 阎锡山还依据蒋介石关于特别注意接收上党地区 的指示,以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四个步兵师及一个 挺进纵队(相当于师),约1.7万人自临汾、浮山、 翼城进入长治,先后占领了长子、屯留、襄垣、潞城 、壶关五个县城。 抗战时期,阎锡山对这块战略要地落入共产党人 之手非常痛心,为此寝食不安,几次想把八路军挤走 ,但都没有得逞。 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在日伪军的协助下,按阎锡 山的计划抢占了上党。可是,好景不长,很快就被由 延安返回的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刘伯承、政委邓 小平发起上党战役,打了出去,3.5万余人被歼灭, 副总指挥胡三余及史泽波等将官27人被俘。 阎锡山不仅没能摘到桃子,反而损兵折将,做了 蚀本买卖,也打乱了国民党的内战日程。 上党战役后,阎锡山不遗余力地准备新的战争。 他借助日军力量,搞所谓“日本寄存武力于中国”, 以日本军人自愿为原则,办理就地退伍手续,然后重 新编制,置于阎锡山的指挥之下。凡留用的日本人享 受军官待遇,在现有级别上一律提升三级。合同期暂 定为两年,届时由山西地方负责归国事宜。所留日本 人被编为六个护路大队,兵力5000余人,分驻太原、 榆次、阳泉等地,负责守护、抢修铁路交通线和掩护 运输。接着,又组织特务团,随即改为暂编第十总队 。这些部队都参与了同共产党军队的作战。 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协定,规 定双方自1月13日起停战,并由国民党、共产党、美 国政府三方代表在北平成立军事调处执行部。为了谋 求和平,周恩来率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晋冀鲁豫 军区司令刘伯承等来山西,同阎锡山进行商谈。但是 ,阎锡山耍两面手段,表面上拥护调处,暗中却与美 国代表马歇尔及国民党代表互相勾结,破坏调处,竭 力主张美日蒋合力剿共。 6月26日,内战全面爆发,山西的战局迅速升级 。 7月初,阎锡山以占领晋南解放区为目的,与晋 冀鲁豫部队进行晋南战役。经过洪(洞)赵(城)、 临(汾)浮(山)战役,以及此后贺龙、李井泉发起 的晋北战役,陈赓与王震先后发起吕梁战役、汾(阳 )孝(义)战役,解放了晋北、晋西南的广大地区, 将敌压缩到同蒲沿线和晋中盆地。到1948年,阎锡山 及其晋绥军所能控制的地区,只剩下临汾、大同、太 原几座孤城了。在解放军的沉重打击下,顽固坚持反 动立场的阎锡山,损兵折将,失城弃地,日子越来越 不好过了。 P1-4
目录
第一章 山西形胜,天下独厚 表里山河 太原百里防线 第二章 徐向前受命内线 带病请战 三战运城 激战临汾 鏖战晋中 敌第三十军空运太原 第三章 提前发起太原战役 徐向前的设想 九月会议 最 快全歼是上策 第四章 决战东山要塞 目标选在哪里 胡耀邦召开对敌斗争会议 彭绍辉血战牛驼寨 王新亭强攻小窑头 刘忠战淖马 韦杰攻山头 徐向前病倒了 第五章 黄樵松起义 瓦解敌军 晋夫受命 戴炳南告密 英勇就义 第六章 策反阎第七十一师 接受教训 阎第七十一师起义 第七章 地下党智取城防图 接受任务 11张城防图 第八章 推迟攻取太原 毛泽东的部署 和平解决的努力 转入围困和政治攻势 第九章 秣马厉兵 部队升级 整编整训 第十章 大军云集太原 三大兵团会师 决心解放全华北 第十一章 阎锡山逃往南京 李宗仁电报 五人小组 留下阎慧卿 第十二章 太原总前委 彭德怀途经太原 罗瑞卿主持总前委 错过最 后和平解决机会 第十三章 总攻发起之前 毛泽东起草20多封电报 胡耀邦赶写动员令 第十四章 横扫外围 杨得志歼敌汾河西 杨成武席卷城北 郑维山强攻双塔寺 第十五章 攻克“堡垒城” 第二十兵团先锋团首登小北门 第十九兵团首义门上双猛虎 第十八兵团城东大破堡垒阵 第十六章 聚擒敌首 飞袭鼓楼 街巷激战 拆毁“活地狱” 俯首就擒 第十七章 太原获新生 欢庆胜利 战役总结 再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