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汉语新诗集序跋的传播学阐释/中国现代诗学丛书

汉语新诗集序跋的传播学阐释/中国现代诗学丛书

  • 字数: 22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梁笑梅|总主编:吕进
  • 商品条码: 978701016062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8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诗序在诗学理论和诗歌史阐释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其悠久的学术史可以追溯到《诗大序》。梁笑梅著 的《汉语新诗集序跋的传播学阐释》运用传播学和发 生学理论,对各种新诗集序跋如何参与中国新诗的形 式、内容和情感等要素的建构做了较好的梳理和论析 ,从诗集序跋的传播源意义、传播途径、传播场域、 传播效果以及传播学链接等方面,阐述了这一特殊文 类与传播现象的效应。本书从传播学这一新的角度阐 释了新诗何以能够在历史时空中迅速崛起的缘由,为 在新媒体时代处于困境中的新诗如何进一步发展提供 了历史借鉴,同时也为传播学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的应 用提供了学术思路。
作者简介
梁笑梅,重庆人,文学博士,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现代诗学和文化传播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千余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丛刊》《文艺争鸣》《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壮丽的歌者:余光中诗艺研究》、《香港新诗发展史》(第一卷)等三部,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诗学手册》《凡我在处,就是中国——一余光中对话集》《余光中自述》,参编《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中国现代诗体论》《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教程》《汉语新文学史》《中国当代流派诗选》等。
目录
上有庙堂之高,下有江湖之远——《中国现代诗学丛书》总序 绪论 第一章 规范与衍变:序之形态功能及序跋的文体特性 第一节 序的溯源探流 一、序之语义 二、新诗集序的功能与形态 第二节 新诗集序跋的文体特性 一、内容上与诗歌的绝对“遇合”及相对“参差” 二、体式上与诗歌的绝对“参差”及相对“遇合” 第二章 凸显与延伸:新诗集与新诗集序跋的传播学链接 第一节 新诗集的媒介特征 第二节 新诗集的媒介价值 第三节 新诗集序跋的媒介现实 一、隐形的沙龙 二、纸上的会议 第三章 结构与模式:以诗集序跋为“事件核”的传播场域 第一节 传受互动的行为主体圈层解析 一、传播者 二、受传者 第二节 两级传播模式的建构 一、预备性传播:从诗作者到序跋作者 二、目的性传播:从序跋作者到诗读者 第三节 序跋与诗集关系的音乐型结构 一、宣叙调和咏叹调 二、奏鸣曲式 三、变奏曲式 第四章 闭合与开放:新诗集序跋的文本性质及语域限定 第一节 信息源:互文参阅性 第二节 情感源:褒扬劝服性 第三节 影响源:权威写实性 第五章 游走与定型:非主流传播空间中新诗理论系统建构的动态特征 第一节 新诗理论建构的诗集序跋传播空间 第二节 诗集序跋理论表述的丰富性 一、中国现代大诗人的主要特征 二、中国现代大诗人的成长之路 第三节 诗集序跋理论体系的整一性 一、余光中的现代诗学总体设计 二、余光中诗歌回归情结的成因 第六章 创新与扩散:新诗集序跋传播效果的评估及控制 第一节 诗集序跋传播效果的内涵与类型 一、内涵 二、类型 第二节 制约诗集序跋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序跋作者与传播效果 二、序跋文与传播效果 三、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 四、传播环境与传播效果 结语 问题的延续和指向 附录 汉语新诗集序跋选录(存目) 主要参考文献 丛书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