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清赣闽粤边界毗邻区生态族群与客家文化(晚晴客家族群认同建构的历史背景)/客家研究

明清赣闽粤边界毗邻区生态族群与客家文化(晚晴客家族群认同建构的历史背景)/客家研究

  • 字数: 347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黄志繁//肖文评//周伟华|总主编:曾志
  • 商品条码: 978751615253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1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黄志繁、肖文评、周伟华著的《明清赣闽粤边界 毗邻区生态族群与客家文化》以赣南营前镇、粤东白 堠镇为个案力证在晚清“客家文化”被建构成“中原 正统文化”的历程中,“正统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 用。 本书试图通过探讨明清赣闽粤边界山区开发、流 民运动及族群关系等方面的变化,说明“客家大本营 ”地方文化形成过程,希冀加深或重新认识“客家文 化”内涵与实质。本书得益于对罗香林先生《客家研 究导论》的重新释读,也建基于前辈时贤对客家的精 深研究。
作者简介
周伟华,1974年生,江西临川人,南昌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任职于江西省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文化研究,在《南昌大学学报》、《南方文物》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闽粤赣边界的生态、族群与‘客家’文化”研究,主持2014年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新世纪江西美术研究(2000—2014)”,荣获2012年度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论文二等奖。 肖文评,1967年生,江西泰和人,江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1994),中山大学历史学专门史专业博士(2007),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广东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客家研究辑刊》主编、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客家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客家乡村社会历史与文化、华侨史。参与“明清闽粤赣边界的生态、族群与‘客家’文化”、“粤东北地区客家文化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梅州客家侨乡研究”等省、厅级课题10余项。出版《白堠乡的故事——地域史脉络下的乡村社会建构》、《客家村落》等著作5部,在《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著作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次,梅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 黄志繁,1972年生,江西石城人,男,1991年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历史专业,1995年毕业于南昌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闽粤赣边界生态、族群与‘客家’文化”等3项, 规划基金及省级规划基金项目6项,在《中国社会科学》、《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4次。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什么是“客家”?——对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的重新释读 第二节 学术的反思:“客家”特性、族群认同与历史人类学 第三节 研究的区域:生态、动乱与族群 第二章 山区开发与流民运动 第一节 赣闽粤边界山区开发的时空差异 第二节 闽西的山区开发与向外移民 第三节 粤东北山区开发与流民运动 第四节 本章小结及讨论 第三章 生态变迁与族群关系 第一节 “畲”、“■”与“汉”:山区开发与国家认同 第二节 土客关系:流民与户籍 第三节 向外移民:生态与生计 第四节 本章小结及讨论 第四章 从“畲乡”到“邹鲁乡”:动乱、国家认同与“客家”文化——以广东大埔县白堠乡为例 第一节 村落概况、早期历史及畲■文化 第二节 地方社会的转型:从“盗窟”到“吾邑名乡” 第三节 科举兴盛及地方风俗的正统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及讨论 第五章 商业发展、土客冲突与“客家文化”——以江西上犹县营前镇为例 第一节 峒寇、书院与宗族 第二节 土客冲突、户籍与科举 第三节 商业发展、地方话语权转换与文化“创造” 第四节 本章小结及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