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流变的乡土性

流变的乡土性

  • 字数: 355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熊凤水
  • 商品条码: 97875097881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9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熊凤水著的《流变的乡土性》在制度与市场的分 析框架内论述了村民同土与乡的关系演变过程,阐述 了乡土性在村民城乡流动中经历移植、消解、重构的 辩证流变历程。乡土社会有闭合性与开放性两重属性 ,因此关注村落发展需要具有向内与朝外的视野。
作者简介
熊凤水,1980年生,安徽省宿松县人,法学(社会学)博士。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大学第三批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社会学、流动人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 青年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案 四 调研资料收集 第二章 生发于泥土中的乡土性 一 植根于“土”上的生活 二 乡土性:土的凝固与乡的封闭 三 个人与社会间的低层次互构 四 缺位市场下发展机会的迷失 第三章 外出务工的兴起与乡土性的移植 一 外出务工的兴起 二 自我认同模糊:事实上的“第三种人” 三 乡土性的选择性移植 四 制度的不完善与市场的门槛 第四章 游走于城乡之间乡土性的消解 一 流动到城市打工:挣脱“土”的束缚与“乡”的限制 二 务工背景下的乡土性消解 三 个人与社会间的初级良性互构 四 市场体制下发展机会的扩充 第五章 和谐社会建设视域下乡土性的重构 一 村民职业的更新升级 二 个人与社会之间走向更高级阶段的良性互构 三 城乡一体化目标下的市场发育与完善 四 和谐社会建设:乡土性的重构 第六章 乡土性流变与村落整合 一 乡土性流变的方式 二 乡土性流变的路径 三 乡土性调适与农村社会整合 四 开发乡土与服务现代 第七章 乡土边界与村落发展 一 闭合与开放:乡土社会的二维属性 二 向内与朝外:村落发展的二维视野 三 三栖模式:乡土性闭合与开放的聚合 四 制度变迁、市场培育与乡村发展 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 一 制度、市场双维作用下村民同“土”“乡”关系的演变 二 乡土性流变的理论对话 三 乡土性:转型中国古老又常新的话题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