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西美学范式与转型

中西美学范式与转型

  • 字数: 460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彭立勋
  • 商品条码: 97875161807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1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西美学范式与转型》是作者彭立勋近20年来 发表的美学论文选集,第一篇论审美学和中国美学; 第二篇论美学史和西方美学;第三篇论审美文化和文 艺美学。全书主要以美学的范式与转型为切入点,研 究中西美学理论、学说、范畴及其变化发展,探讨现 代审美学建设的基本问题。作者力求拓宽学术视野, 将美学理论与美学史、审美学与中西美学、基础美学 与应用美学等在研究中结合起来,对审美学学科建构 和体系创新、中国传统审美学思想发展和现代审美学 建设、中西审美学思想比较与融合、西方美学史学科 建设和发展脉络、西方近现代美学思潮和流派特点及 演变、后现代主义美学范式转换以及当代审美文化特 征和趋向等当代美学研究的许多新课题,做了深入的 研究和深刻的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独特的观点 ,形成了具有个人特点并自成一体的美学见解。
作者简介
彭立勋,1937年生于湖北。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曾任中文系副主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1987年由国家教委选派至英国剑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88年回国后调至深圳,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首任院长、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教授。被聘为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学研究,主要著作有《美感心理研究》、《审美经验论》、《美的欣赏》、《西方美学与中国文论》(二人合著)、《西方美学名著引论》、《美学的现代思考》、《西方美学史》第二卷(三人合著)、《趣味与理性:西方近代两大美学思潮》、《审美学现代建构论》、《中西美学范式与转型》等。曾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全国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等。1 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第一篇 论审美学和中国美学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三大美学命题 现代审美学建设的若干思考 审美学的学科定位与现代建构 中华美学精神与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 文化视域下中西审美学思想之比较 严羽《沧浪诗话》审美心理学思想辨析 论叶燮的审美学思想体系及其独创性 20世纪中国审美心理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从中西结合看20世纪前期中国审美学研究 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审美心理学 第二篇 论美学史和西方美学 西方美学史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 西方美学史研究重在批判创新 范式与转型:西方美学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动态分析 西方近代美学思潮的主导精神和基本倾向 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特点和原创性理论贡献 大陆理性主义美学的演变和特点 西方近代启蒙美学家的“美善统一分殊”论 笛卡尔美学思想新论 论舍夫茨别利的美学思想 斯宾诺莎美学思想新探 论休谟的美学思想 论康德美学的调和特点及其内在矛盾 从笛卡尔到胡塞尔:现象学美学方法论转型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和美学的认识与评价问题 后现代主义与美学的范式转换 第三篇 论审美文化和文艺美学 后现代性与中国当代审美文化 论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若干倾向性特征 美学的批评与批评的美学 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的互动和互进 论余光中的诗歌美学思想 生态美学:人与环境关系的审美视角 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点 从中西比较看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特点及生态美学价值 附录 彭立勋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审美学 审美学的理论创新与学科建构 ——美学家彭立勋先生访谈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