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富论彩图馆

国富论彩图馆

  • 字数: 840
  • 出版社: 中国华侨
  • 作者: (英)亚当·斯密|总主编:刘凤珍|译者:
  • 商品条码: 978751135871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0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具 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品,该书发表于1776年,书中总结 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 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 系统的描述,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架构,奠定了资 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 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它的首次出版 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是现代政治 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国富论》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 著作”、“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 ”,是一部在任何时代都被经济学家推崇备至的经济 学巨著。200多年以来,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在它的 架构上做一些修补工作,完善、细化其分析,基本是 沿用斯密的方法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国富 论》还是一部将经济学、政治理论、哲学、历史和实 践计划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著作,不同的人读 《国富论》会有不同的收获,而且往往还会有意外收 获。 为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袁星岳编译的这本《国 富论彩图馆》辑录了原著的经典篇章,在精确诠释原 著内容的基础上,插入了大量精美的图片,是一本名 副其实的图解版《国富论》。相信它在提升你的阅读 效率的同时,更会加深你对《国富论》这部经济学名 著的认知和理解。
精彩导读
分工带来如此多的利益,但它并非人类智慧的产 物,最初的人类智慧并没有预见到并且期望通过分工 能达到普遍富裕。事实上,是人性中的某种必然倾向 导致了分工的出现。这种互通有无、以物易物、互相 交易的倾向形成缓慢,而且几乎从未想到会有如此广 泛的利益。 我们现在不去研究这种倾向是否是人性中一种无 法透彻解析的本能,也不去想它是否更可能是人类理 性和言语能力导致的必然结果,但它的确是人类共有 和特有的一种倾向,在别的任何动物身上,这种契约 行为倾向都得不到体现。两只猎犬追逐同一只兔子也 是协作,它们把兔子在彼此之间来回追堵,但这只是 某一小段特殊时间内偶然发生的一致性动作,而且它 们从未定立契约。我们从没见过哪两只狗公平审慎地 交换骨头,也从没见过一种动物用姿势和呼声告诉别 的动物:这个归你,那个归我,我们交换。一个动物 若想从人或者是别的动物那里获得某物,除了讨好他 们之外,没有任何说服或者劝诱的手段。别的动物到 了壮年几乎都可以不依靠其他动物而独立存活,而人 却离不开同类的协助。 可是仅仅把希望寄托于别人的善心显然不够。如 果能够利用每个人的利己心态,告诉他们你想让他们 做的事对于他们自身同样有益,那就能轻松达到目的 了。不论是哪个想同别人做交易的人,首先都会这样 提议:请给我我要的东西吧,我会同时给你你想要的 ——这就是每一项交易的主旨所在。我们的日常所需 ,大抵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我们获取的食物并 非来自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 的利己思想。我们不用向他们乞求怜悯和爱意,只需 唤起他们的利己心理就行了。不必向他们说我们的需 求,只需强调他们能够获得的利益。没有人愿意仰仗 别人的爱心过活,除了乞丐。即使是乞丐也不能完全 依赖于人们的怜悯。乞丐的生存资料全部依靠善心人 士提供,但是归根结底,乞丐不可能在任何有需要的 时候都能马上得到施舍。他的相当一部分偶然需要也 得和多数人一样,通过契约、交换和购买的形式获得 。他拿别人施舍的钱去购买衣服,用别人给他的旧衣 服去换另一件更适合自己的旧衣服、住所、食物,或 者是钱,然后拿钱去买需要的衣服、住所、食物。 正因为我们能够通过契约、交换和购买来满足自 己的绝大部分需求,所以才从这种相互交换的倾向中 产生了分工。比如,在狩猎或者游牧民族中,某人有 一手制造弓箭的绝活,经常拿自己的弓箭去和别人交 换牲畜和肉食,后来他发现,比起自己到野外打猎, 这种方式可以让他得到更多。于是,他从自己的利益 出发,把制造弓箭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内容,渐渐变 成了一个武器制造者。另外有一个人善于建造茅屋、 修缮房舍和架设屋顶,常常被人请去搭建房屋,因而 得到了许多家畜和肉类。最终,他觉得专门以建造房 屋为业对自己更为有利,于是他就成了一个房屋建筑 者。就这样,第三个人成了铁匠或铜匠,第四个人成 了硝皮者或制革者(皮革是蒙昧时期未开化人类的主 要衣料)。这样一来,因为每个人都能用自己剩余的 劳动生产物拿去换别人拥有的、对自己有用的劳动产 物,自然就鼓励了大家各自从事一项专门的职业,继 而在自己熟知的领域内发掘潜质、施展才能。 事实上,各人的天赋、资质差异并非如我们想象 的那样大。多数情况下,与其说是成年人在不同职业 中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导致了分工的出现,倒 不如说是分工造成了这种结果。两个差异较大的人, 比如一个哲学家和一个大街上的挑夫,他们的差异更 多的来自于习惯、风俗、教育方面的不同影响,而并 非天资的悬殊。从他们出生到七八岁以前,彼此的天 性极为相似,恐怕连他们的父母或亲友都看不出他们 身上有什么显著的差别。大约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或 者是在紧接着的时间里,他们开始投身于不同的职业 。慢慢地,人们看出了他们之间日渐明显的差异。到 了最后,哲学家受虚荣心的驱使,将他们之间的相似 之处全部抹杀。然而,人类如果没有互通有无、以物 易物和互相交易的倾向,每个人都必须亲自生产自己 所需的一切生活用品,所有人的任务和工作全无分别 ,那么职业的不同所产生的才能的巨大差异将不复存 在。 交换的倾向不仅使从事各种职业的人表现出极显 著的才能差异,还使这种差异得以为人所用。许多同 种不同属的动物,其本身的天资差异比起人类在未经 习惯、风俗、教育影响以前的天资差别大得多。就天 赋资质而论,哲学家与街上挑夫的差异,远远比不上 大猛犬与猎犬、猎犬与长毛垂耳犬、长毛垂耳犬与牧 羊犬的差异。然而,这些同种不同属的动物彼此之间 并不存在什么利用价值。猎犬的敏捷,长毛垂耳犬的 机智,牧羊犬的乖顺,绝对不会对大猛犬力量的增强 有任何帮助。因为它们没有互相交易的能力和倾向, 所以也不能把各自不同的资质凝聚为一种共同的资源 ,因而也无法向自己的同类提供更好的的福利和方便 。每个动物始终都得各自分立,自给自足、自我保护 。自然赋予了它们各种各样的才能,而它们却不能借 此增加任何一点利益。人类则完全不同。他们之间即 使是最不相同的才能也能引以互用。他们依着互通有 无、以物易物和互相交易的一般倾向,把各种才能所 能创造出的不同产物,组合成一个共同的资源体系, 就像是一种共同财富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各取所 需,随意地交换别人生产的任何产品。 P5-6
目录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 论分工 第二章 论分工的起因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和货币效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和货币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的用途不同而不同 第一节 基于职业本身性质的不平等 第二节 起因于欧洲政策的不平等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一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 论间或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与间或能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二者价值比例之变动 本章的结论 第二篇 论资产的性质、积累与使用 第一章 论资产的划分偈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产的一部分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费用的货币 第三章 论资本的积累及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放贷取息的资产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的财富发展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增长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衰亡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抑制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衰亡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第四章 城市商业如何对农村改良做出贡献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一章 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输入本国能生产的商品 第三章 论对那些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通商国家的所有商品实施的输入限制 第一节 即使根据重商主义的原则,这种限制也不合理 第二节 根据其他原则,这种异常的限制也不合理 第四章 论退税 第五章 论奖励金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第一节 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第二节 论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 美洲和经好望角到达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给欧洲带来的利益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即政治经济学中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 第一节 论国防经费 第二节 论司法费用 第三节 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 第四节 论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 本章的结论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国家收入的来源 第一节 专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来源 第二节 论赋税 第三章 论公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