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盎格鲁-新教源流与早期美国文学的文化建构/文学论丛

盎格鲁-新教源流与早期美国文学的文化建构/文学论丛

  • 字数: 350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袁先来
  • 商品条码: 978730127052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1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本质上对神学采取科学理性的态度,以及加尔 文神学在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美国备受冷落等因素, 往往使现代人曲解新教与北美文化、文学之间事实的 真相。袁先来编著的《盎格鲁-新教源流与早期美国 文学的文化建构》是试图揭示美利坚民族文化初创进 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其新教形态的变迁是与设计近 代社会制度、凝聚民族文化形态的合法性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古老的拯救灵魂的方式不断地被捆绑在殖民 地的建立、独立革命、南北战争、帝国主义扩张乃至 现当代的美国国际政治行为和行为的阐释上。二是澄 清宗教改革之后新教神学对英美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梳理了宗教改革的基本概念、主要教义和宗教派别的 微妙区别,以及其与人文主义、启蒙运动、自然神学 、政治神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变过去笼统叙述“清 教”“新教”的现象。这不仅更准确地描述具体作家 的宗教派别及观念来源,也有利于厘清北美新教神学 变迁的来龙去脉以及基本理路。三是探讨近代启蒙与 宗教变革双重背景下北美文学作品中自由与秩序的关 系问题。
作者简介
袁先来,1978年生,安徽滁州人。2003、2006年于东北师范大学分别获得文艺学硕士学位、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当代西方文论、早期美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等研究。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 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1项,东北师范大学青年人文社科基金1项,在《外国文学研究》、《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东北师大学报》、《暨南学报》等CSSCI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译作1部,参编教材多部。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盎格鲁—新教的源与流 第一节 16世纪北欧宗教改革的时代命题 第二节 16—17世纪英格兰政治与“盎格鲁—新教” 第三节 斯图亚特时期弥尔顿的“清教共和主义” 第四节 17世纪北美大陆的神学谱系与修辞逻辑 第二章 1620—1690:拓殖时代的表征化与典范化叙述 第一节 1620—1690概述 第二节 科顿·马瑟的拓殖史诗 第三节 爱德华·泰勒的表征化诗歌 第四节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诗歌的自律性虚构 第三章 1690—1750:大觉醒的虔诚与世俗化的理性二重奏 第一节 1690—1750概述 第二节 乔纳森·爱德华兹的宗教情感与超自然体验 第三节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公共宗教与“新人样本” 第四章 1750—1830:对“想象性共同体”的辩护性叙述 第一节 1750—1830概述 第二节 托马斯·杰斐逊的族裔叙事与自然神学观 第三节 库柏的荒野伦理与边疆意识 第五章 1830—1865:罗曼司的政治叙事 第一节 1830—1865概述 第二节 自然、神性与自立:爱默生散文的命题 第三节 律法、恩典与革命:历史语境中的《红字》叙事 第四节 预言、启示与民主:麦尔维尔的邪恶之书《白鲸》 参考文献 英文译名对照表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