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主执政的路径依赖与体制创新

民主执政的路径依赖与体制创新

  • 字数: 360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布成良
  • 商品条码: 97875161741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2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布成良所著的《民主执政的路径依赖与体制创 新》一书从执政历史文化传承和执政规律层面认识和 把握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问题,通过对民主执政的路 径依赖的分析,重点把中国传统的执政经验和西方民 主理论结合起来,研究民主执政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较为完整地勾勒出了民主执政的前景。
作者简介
布成良,男,1963年生,山东梁山县人。博士,教授。现为江苏省委党校法政部主任,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科社学会理事,江苏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青联社会科学联谊会会员,南京统战学会特邀理事。
目录
导言 一 民主执政:理论与实践的诉求 二 研究现状和理论视角 三 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 第一章 古代中国独具东方特色的执政传统 第一节 君主专制:具有东方特色的政治统治 一 皇帝是国家权力的核心 二 “家天下”的统治 三 官僚政治 四 伦理治国 五 御史监察 第二节 东方专制主义辨析 一 小农经济是君主专制的经济基础 二 宗法家族组织是君主专制的社会基础 三 伦理纲常是君主专制的思想文化基础 四 西方语境的“东方专制主义” 第三节 古代中国的民主痕迹 一 古汉语中“民主”的含义 二 古代的族邦民主制 第四节 民本主义:中国古代民主的传承 一 孟子民本主义 二 民本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关系 三 封建专制体制下的民主因素 四 治政实践的反思 第二章 近代中国民主执政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近代中国时代主题转换与历史规定性 第二节 近代民主执政的路径探索 一 民权:从民本到民主的接转 二 议会民主制: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对民主政治的摸索 三 “君主立宪”: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理想“民主政体” 四 清末新政:“向皇帝要民主”? 五 “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主张 第三章 当代中国民主执政的制度安排 第一节 民主执政的制度设置理论 一 西方政治制度设计假说 二 中国民主执政制度设计的原则 第二节 “三三制”:共产党民主执政的制度雏形 一 “三三制”政权的建立与特点 二 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实践探索 第三节 民主执政的国家制度形式 一 人民共和:民主执政的实质 二 民主执政的制度演变 三 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制度的基本构架 第四节 民主执政的中国特色 一 坚持党的领导是民主执政的根本保证 二 人民当家做主是民主执政的本质要求 三 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方略 四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四章 民主执政的实践探索及其现状分析 第一节 民主执政的运行机制 一 以党为主导的决策机制 二 以政府为主导的调控和管理机制 三 以人大为主导的多元监督机制 第二节 党权治国的体制特点 一 党权治国的特点 二 党权治国的优点 三 “大民主”对民主执政的背离 第三节 苏联共产党民主改革的教训 一 列宁关于一党执政和党政分开的思考 二 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 三 戈尔巴乔夫的民主改革 第四节 试错进路的反思 一 民主与集中的悖论 二 国外政党的执政经验教训值得研究借鉴 三 破解“阿罗定理” 第五节 我国民主执政的现状及其分析 一 民主执政实践中的问题 二 民主执政发展中的障碍因素 第五章 执政理念 第一节 民主执政的历史偏见 一 民主与资本主义互相契合 二 民主执政与经济发达正相关 三 民主与社会主义冲突 第二节 中国民主执政的观念转型 一 从阶级斗争到阶层合作的转换 二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 三 从人治到法治的逐步转变 四 从思想僵化向“开明开放”的跃迁 第三节 弘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一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民主的价值目标 二 由人民定义自由平等的价值追求 三 以法制保障民主执政 第六章 执政方式创新 第一节 党的执政方式的基本内容 一 执政方式的含义 二 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 三 影响执政方式的因素 四 西方国家的执政方式 第二节 党的执政方式由革命向建设的范式转变 一 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演进 二 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一 科学执政 二 民主执政 三 依法执政 四 扩大公民有序参与 第七章 执政体制创新 第一节 制度创新的原则 一 中国不能实行多党制 二 中国不能照搬西方三权分立制度 第二节 领导机制创新 一 完善党政制度 二 推进民主执政的现实路径 第三节 完善参政体制 一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历史沿革 二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中国式的协商民主 三 发展和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 第四节 完善监督机制 一 加强立法监督 二 加强行政监督 三 建立强有力的舆论监督系统 第八章 民主执政的前景 第一节 民主执政的制度绩效 一 经济发展 二 政治民主 三 社会稳定 第二节 经受住执政考验,消解“四种危险” 一 增强执政意识,消解精神懈怠的危险 二 提高执政能力,消解能力不足的危险 三 增强“政党认同”,消解脱离群众的危险 四 构建预防与惩治腐败体系,消解消极腐败的危险 第三节 民主执政的前景 一 民主挫折 二 民主巩固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