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5卷华南近代经济地理)(精)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5卷华南近代经济地理)(精)

  • 字数: 466
  • 出版社: 华东师大
  • 作者: 方书生|总主编:吴松弟
  • 商品条码: 97875675448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7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方书生,1980年生,安徽枞阳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国经济史、经济地理,承担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撰有博士学位论文《近代经济区的形成与运作: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口岸与腹地(1842-1937)》、博士后报告《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空间的演化与机制(1840—2008)》,参与撰著《中国百年经济拼图: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与中国现代化》。 吴松弟,1954年生。浙江泰顺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国人口史、中国移民史、中国历史经济地理的学术研究。著有《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变迁》,《中国移民史·第三卷:隋唐五代时期》、《第四卷:辽宋金元时期》,《中国人口史》第三卷,《移民与中国》等,整理《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1860—1949)》。
目录
绪论 近代经济地理(华南卷)的视界 第一节 缘起:为何重新关注经济地理的近代时段? 一、“经济地理学”的前身:商业地理学 二、“经济地理学”的形成:近代时期 三、近代中国:其时的“商业”、“经济地理” 四、当代中国:学科新陈代谢中的历史关怀 五、重新关注近代时段:旧领地、新发现 第二节 研究综述:重新检视的因缘 一、有关近代华南经济地理 二、有关近代华南经济历史 第三节 相关问题的交待 一、时间、空间、议题 二、资料、工具、方法 三、理论、问题、提纲 第一章 正在浮现的新经济地理图景 第一节 自然隐喻与历史遗产 一、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地理 二、第二自然下的比较优势 三、前近代的经济地理遗产 第二节 非均衡外部性与变迁的启动 一、开埠通商的外部性激励 二、新的市场与地方经济 三、新产业经济形态的植根 小结:变动的起点与方向 第二章 产业地理与生产空间 第一节 第三产业的流通部门 一、各类型的交通 二、交通基础建设 三、商品流通与外贸结构 简评:流通部门的生产空间 第二节 第三产业的服务部门 一、金融保险业 二、信息与服务 简评:服务部门的生产空间 第三节 第一产业:农业 一、种植业经济 二、农业与生活 简评:第一产业的生产空间 第四节 第二产业:工业 一、工场手工业 二、现代工矿业 简评:第二产业的生产空间 第五节 空间的生产:结构与形态 一、市场、分工与产业演进 二、多元规制下的资源配置 三、空间生产绩效的验证 简评:生产空间与空问生产 小结:产业地理与生产的空间 第三章 城市、人口与循环的空间 第一节 开放经济下的城镇转向与人口 一、城的“市”化:以广州为中心 二、城镇的演进:以珠三角为中心 三、人口分布及其空间流动. 简评:城镇转向与人口流变 第二节 次区域经济地理 一、划分的准则 二、珠江流域经济圈 三、韩江流域经济带 四、南路与海南岛区 五、桂省经济圈 简评:次区域经济的密度、距离与分割 第三节 要素流动下的循环空问 一、要素流动的轮廓 二、要素流动的度量 三、要素流动的规制 简评:次区域的流动与循环 小结:城市、区域与空间循环 第四章 评论与总结 第一节 空问经济是如何形成的? 一、时间进程中的空间 二、空间塑造的逻辑 三、空间演化的机制 第二节 空间指南是否存在? 一、空间指示的学理与表现 二、从空间看近代经济增长 三、空间遗产的变与不变 参考文献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