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两周时期采邑制度的演变

两周时期采邑制度的演变

  • 字数: 27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春利
  • 商品条码: 97875161667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采邑制度是两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相关 问题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李春利 所著的《两周时期采邑制度的演变》对于两周时期采 邑制度演变情况的讨论,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分为西 周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三个部分。力图通过对 每个历史阶段采邑制度典型特征的考证,探究采邑制 度在两周时期演变的原因、过程以及意义。
作者简介
李春利,男,1982年5月出生,吉林长春人。2005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先秦史、古文字、商周考古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本课题的学术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第三节 本书主旨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相关问题的说明 第一章 西周时期采邑的性质与类型 第一节 西周金文中“采”的性质 一 “采”所属之土地 二 “采”所属之民人 三 “采”之管理模式 第二节 由封授者看采邑的类型 一 周王赏赐之采邑 二 采邑主或诸侯所赐之采邑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西周时期的采邑形态 第一节 采邑城邑的层级关系与内部结构 一 主邑与小邑的层级关系 二 城邑的内部结构 第二节 采邑土田的分布状况 一 土田的界限 二 邑与田的分隔 三 土田的自然景观 第三节 属民的身份地位 一 采邑内部的臣妾 二 采邑属民身份地位的变化 第四节 西周时期采邑的军事武装 一 以“族”为编制单位 二 采邑军事武装的规模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春秋时期采邑制度的新发展 第一节 采邑类型的变化 一 采邑类型的多样化 二 封授规则的破坏 第二节 采邑城邑结构的新特征 一 领土范围的扩大 二 城邑规模的违制 三 新城邑群结构 第三节 土田形态的延续 第四节 民人组织结构的演进 一 公室之民向采邑属民的转换 二 采邑属民向公室之民的转化 第五节 采邑军事组织的壮大 一 私属武装的三个特点 二 私属武装与地方都邑兵的关系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质变:战国时期封君的封邑制度 第一节 采邑制度的孑遗:楚国封君的封邑 一 封邑层级关系的络续 二 土田形态的微变 三 流动中的封君属民 第二节 采邑制度的裂变:三晋、齐国与秦国封君的封邑 一 三晋封君的新职官系统 二 三晋封君的新管理机构 三 齐国封君的新封邑形态 四 秦国封君的新封邑形态 第三节 封君与宾客的松散关系 一 宾客的特点 二 封君与宾客的关系 第四节 战国晚期封君封邑的独立倾向 第五节 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