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授视觉文化/美学与美育研究译丛

教授视觉文化/美学与美育研究译丛

  • 字数: 18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美)凯丽·弗里德曼|总主编:杜卫|译者:朱越峰
  • 商品条码: 97875161776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2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教授视觉文化/美学与美育研究译丛》一书的 作者为美国北伊利诺斯大学凯丽·弗里德曼教授,她 是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最先倡导者。该书角度新颖, 既有理论阐述,又有教学实践例证,是艺术教育和审 美教育领域的经典著作。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 分对教育中的艺术进行理论化建构,主要从哲学和历 史的视角论证在视觉文化教学中视觉艺术和艺术教育 的重要性;同时艺术、学生发展和认知三者之间的关 系也得到了较好的梳理。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上述理论 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艺术”一词的定义和解释, 教育中课程概念如何渗入进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常 用盼毗材支术等内容。最后,作者通过教学实例说明 视觉艺术在表达、交际和身份认同构建中影响巨大。
作者简介
朱越峰,1972年7月出生,浙江省绍兴市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专职教师。1990年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199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2004年获浙江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词汇学,现为杭州市翻译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近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参编著作、教材6部,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市厅级及以上项目5项。 凯丽·弗里德曼,现为美国北伊利诺斯大学(NIU)艺术与教育教授,美国艺术教育协会杰出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和文化与课程的关系。近年来,她致力于视觉文化学习和教育的后现代主义研究,在艺术、教育和技术等领域出版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其中许多论文发表在《艺术教育研究》《艺术与设计教育杂志》《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课程研究杂志》等专业核心期刊。她还与Fernando Hernandez同著《后现代艺术教育:课程方法论》、同编《课程,文化和艺术教育》两书。同时,她还担任许多期刊编审委员会委员,其中包括英国《艺术与设计教育杂志》。
目录
第一章 专业领域:在教育中理论化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教育和身份认同 话语关系和文化协调 阐释共同体 理论化专业领域 批判社会理论基础 界定知识场域 构建社会实践的其他社会理论:艺术教育史中的经验 近代史体系:作为艺术教育奠基石的启蒙运动 现代性反对:以性别为例 现代艺术和后现代主义回应的奠基石 打破界限和教学观念 挑战形式界限 挑战客体界限 挑战学校主体界限 小结 第二章 在美学中发现意义:形式、感觉和认识之间的相互依存 审美经验的多层面性 现代主义美学的基础 课程中的现代主义美学 象征主义的摒弃和形式主义的出现 20世纪中期艺术批评中的形式主义和表现主义 意义和视觉文化:通过相关知识进行关联 想象力的跨学科特征 形式和延伸意义 现代观点:新美学 跨越文化边界 美学和意义的构建:实用主义和新实用主义观点 小结 第三章 艺术的社会生活:过去和现在关联的重要性 过去和新的艺术史 课程的新历史 时间/空间概念 语境和品质 创作和观看语境的重要性 品质的判断 语境在判断中的重要性 来回反复:时/空并置 与隐喻有关的问题 视觉化的过去和未来 小结 第四章 艺术和认知:认识视觉文化 走近视觉文化:形式、感觉和从认识到学习的关系 学习情感的重要性:期待的实例 作为意义产生的认知处理 意义和记忆 艺术发展的心理生物概念 年龄阶段发展 专家新手发展模式 艺术发展的社会学视角 社会学习和视觉文化 作为知识重构的学习:诠释和批判性反思的融合 认识艺术的社会方式:建构主义、社会性共享认知和分布式认知 社会历史心理学 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知识 分布式认知 情境知识:发展观念和有关艺术的错误观点 小结 第五章 诠释视觉文化:为课程构建概念 诠释,语境和延伸意义 找出潜在的假设:把语境作为视觉文化组成内容 来进行再现 形成关联:暗示和多层意义的构建 批判性反思:关联知识的自我意识 后现代概念和视觉文化 文本、意象和“图像” 作为说教形式的视觉再现:以广告为例 文化和个人诠释 观众的概念 艺术图像:大众媒介中的艺术实例 小结 第六章 作为过程的课程:视觉文化和民主教育 后现代课程 课程理论的变化 课程过程的五种状态 在课程结构中再现视觉文化 计划和设计的课程形式 社会责任和教育领导力 课程关联,认知关联 意识到概念链接 概念冲突的重要性 课程中的文化碎片 小结 第七章 艺术教育:技术性图像,艺术品和共同体 作为视觉文化内容的技术 孩子在哪里观看艺术?——电脑游戏的美学 艺术的真相是虚拟的品质:以《女巫布莱尔》为例 学生对艺术和技术的使用 在屏幕上创作 观看艺术:作为观众的学生 视觉化电脑制图 教授的电脑化图像 电视:国家课程 儿童电视 电视和后现代美学 小结 第八章 致力于视觉文化:学生艺术创作和评价 评价:从喜爱到认识 适用于教授视觉文化的评价 制定“其他”标准 批评和共同体 批判性创作和观看 同伴和自我评价:群体批评方法 艺术中的小组认知和评价 小组学习和评价之间的关系 评价共同体 学生小组评价 代表作品集评价的合作形式 观察和录像 小组评价问题概要 小结 术语对照表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