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楚简文字与先秦思想文化

楚简文字与先秦思想文化

  • 字数: 312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高华平
  • 商品条码: 978751617915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0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高华平所著的《楚简文字与先秦思想文化》以“ 二重证据法”,对楚简文字的形义进行思想文化的解 析,揭示出了先秦思想观念史上的一些新的特点和发 展规律,个别地方破解了相关学术研究中长期悬而未 决的疑难问题。 本书的内容共分五部分。第一章概述了本书的“ 汉字文化学”研究视角及楚简文字与先秦思想文化研 究的相关问题。第二章对楚简文字中的“道”(“行 ”)“仁”(“急”)“贤”(“孥”)和若干从“ 刀”“斤”“戈”字的特殊写法及其所反映的哲学思 想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三章通过对楚简文字中的 “性”(“眚”)“情”“心”“志”“诗”(“畴 ”)等的汉字形义学分析,揭示了先秦文艺审美观念 的演变特点。第四章通过研究楚简文字中“教”(“ 蕃”或“□”)“师”“保”“傅”等字的特殊写法 ,深入探析了先秦教育思想观念在楚地的传播与演变 。结语对全书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
作者简介
高华平,1962年生,湖北监利人。1990年获南京大学文学硕士(师从周勋初先生等);1999年获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师从萧萐父先生)。1990年至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工作并进修历史文献学博士课程,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02年起,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哲学史》《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献》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共120篇;出版《魏晋玄学人格美研究》《凡俗与神圣——佛道视野下的汉唐之间的文学》《老子评传简明读本》等学术著作15部(其中《老子评传简明读本》被翻译为英、日文在国内外发行,《先秦诸子与楚国诸子学》人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4项(其中重大、重点各1项)、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和“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课题各1项,有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是“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先秦诸子综合研究”首席专家。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汉字与汉字文化学 第二节 楚简文字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楚简文字与楚国思想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 楚简文字文化学研究的现状、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楚简文字与战国哲学思想 第一节 郭店楚简中的“道”字解析 第二节 “仁”的异体及楚国儒家的“仁”观念 第三节 “孥”——楚国道家的贤观念及其与其他地域的比较 第四节 由《墨子》书中的某些“古文”看楚简文字中若干从“刀”、“斤”、“戈”字的特殊写法 第三章 楚简文字与先秦审美文化 第一节 “性”、“情”的形义——中国传统美学之源 第二节 由楚简文字论先秦诗歌的基本特点及其演进历程 第三节 楚简文字与楚人的美丑观念 第四章 楚简文字与楚人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先秦教育思想观念的演变史——论楚简中“教”字的几种写法 第二节 楚简文字中的“师”、“保”、“傅”与先秦的保傅制度 第三节 学学半——楚简“教”族字中的“反义共字”现象 结语 附录一 “丑”义探源 附录二 诗言志续辨——结合新近出土楚简的探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