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林,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张发林博士于2015年9月获得了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学位。在此之前,张博士还先后获得了四川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硕士学位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学位。张博士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国际关系、全球政治经济学、全球治理和中国政治经济学。张博士的博士研究课题探讨了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的政策波动,并提出了一个二阶段模型(Two—Stage Model)来对这一政策波动进行解释。其主要研究成果见诸国际学术杂志、学术编著以及国际会议的发言稿。
马克·威廉姆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文学和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威廉姆斯教授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博士学位。曾任教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并任萨塞克斯大学文化、发展和环境比较研究中心主任 (1997-1999)、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研究员(1996-1998)、新加坡管理学院访问教授(1987-1994)。他的研究涉及到了国际政治经济的很多领域,包括转基因食品的政治经济学、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公民社会和世界贸易体系、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经济。
罗伯特·奥布莱恩,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全球化与人类状况研究所所长、政治科学学院前院长。奥布莱恩教授先后获得了卡尔顿大学(加拿大)政治学学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硕士和加拿大约克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奥布莱恩教授的教学和研究兴趣领域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全球治理、全球劳工问题、全球公民社会以及气候变化的政治经济学。其文章发表于《加拿大政治科学》、《世界贸易杂志》、《国际政治经济评论》、《全球劳工研究》(Global Labour Journal)、《人权杂志》、《全球社会政策》(Global Social Policy)、《国际研究评论》等学术杂志。奥布莱恩教授还是《全球劳工研究》杂志的前创始副主编和《全球社会政策》杂志的前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