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观哲学导论

中观哲学导论

  • 字数: 335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胡伟希
  • 商品条码: 97873012691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观哲学导论》一书是作者胡伟希毕生进行哲 学思考,尤其是从事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思想结晶与 总结。本书学术视野开阔,在与中西哲学家展开深度 思想对话的前提下,围绕这样一个元哲学问题发问: 哲学作为一种思想系统追求“大一统”是否可能?作 者基于其对中西哲学不同特质的理解,提炼出“中观 ”观念来对中西两大哲学思想系统进行整合,并对一 系列重要的哲学问题加以分析、论证与提出新解,在 此基础上建立起融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价值哲学、 人生哲学与历史哲学为一炉的中观哲学思想体系。本 书视角独特、观点新颖,追求思想的创造性与理论的 贯通性,提出了一套新的哲学范式并且建构起一种新 的哲学话语体系,使其成为当今哲学研究领域的一道 独特风景线,可以为哲学研究工作者与哲学爱好者进 行哲学思辨提供思想之启迪。
作者简介
胡伟希,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l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5年任日本爱知大学访问教授,2004一2005年任韩国中央研究院访问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社科基金项目与重大横向合作课题多项,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与图书出版奖。在国内外出版学术著作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目录
前言 新哲学:“分际说”“非分际说”与中西哲学的会通和超越(代序) 一、哲学方法:哲学史上的与近代学科意义上的 二、哲学义理的表达:哲学语言与文学艺术语言 三、“语义分析”与“存在真理” 四、哲学的“分际说”与“非分际说” 第一章 形而上学的两种思想传统 一、什么是哲学思维 二、什么是哲学一形而上学 三、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 四、中国形而上学的传统 第二章 世界从“观”开始 一、形而上学与“观” 二、世界乃观 三、观与生活世界 四、生命的十字架打开方式 第三章 形而上学基本问题 一、观乃超越 二、形而上学的先验本体:“一即一切” 三、形而上学的超验本体:“一切即一” 四、外在关系与内在关系 五、两个世界的哲学问题与终极原理 第四章 原道:中观作为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一、大观与人观 二、中观五式 三、中观作为世界观与人之实践 四、中观哲学的价值实践原理:经权、时中与度 第五章 原象:中观把握形上世界如何可能 一、问题的提出:形上世界是否可达 二、关于“象思维” 三、象思维之机制 四、从“现象”到“筑象” 五、形上姿态与筑象类型 六、两种象思维之个案比较:“四因说”与“元亨利贞说” 第六章 原言:中观言说形上世界如何可能 一、引论:从象到言 二、量言与对象性思维 三、性言与自象性思维 四、关于“日常语言” 第七章 原器:中观呈现形上世界如何可能 一、论“形而下者”之器 二、器的形上之维 三、道器关系之紧张及其消解 第八章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一、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二、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主义之价值观 三、合内外之道 第九章 人文性道德何以可能 一、社会性道德与宗教性道德 二、两种道德的人眭论基础 三、两种道德的困境与现代人的道德宿命 四、人文性道德何以可能 五、人文性道德如何可能 第十章 幸福生活如何可能 一、幸福生活进入哲学的视野 二、美为幸福的形而上学奠基何以可能 三、幸福感的两种形式——日神与酒神 四、幸福人格与“游戏精神” 五、幸福的沉沦、痛苦与崇高 第十一章 美丽生活如何可能 一、日常生活中美丽生活与幸福生活之区分 二、作为美丽生活的高贵 三、作为美丽生活的优雅 四、美丽生活的理念 五、简论:美丽生活与人类历史之“合目的性” 第十二章 信念生活如何可能 一、纯粹信念的观念 二、宗教信念的现象学分析 三、定然力类型:他力与自力 四、从纯粹信念到宗教信念:超验、潜验与经验 第十三章 悲悯与共通感 一、问题的提出:基督教中的“爱人”与“爱上帝” 二、爱的分析 三、论悲悯 四、悲悯与共通感 五、宗教信念与救赎之意义 第十四章 纯粹历史何以可能 一、前论:关于人的精神实在问题 二、“历史的人” 三、历史的“记忆” 四、人作为“精神性存在”及其意义 五、历史的“真实”如何可能 附录 一、哲学的中观视域 二、康德与海德格尔哲学的中观之维 三、中国哲学的中观思维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