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0辑)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0辑)

  • 字数: 168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编者:杨宜音
  • 商品条码: 978750978864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7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研究和认识生活在中国文化电的人们的社会心理 ,发现和揭示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相互建构的过程及 其特性,最终服务社会、贡献人类,这正是华人社会 心理学者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杨宜音主编的《中 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继承了这一传统,发表有关华人 、华人社会、华人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原创性研究成果 ,以展示华人社会心理学的多重视角及最新进展。 道德是一个社会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遵循的一 套行为准则,一旦形成,便会牵涉依据其进行的各种 道德判断。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忠与奸、正与 邪、是与非、对与错都是我们对人、对事所形成的道 德判断;反过来,这些道德判断又将进一步指导我们 的日常行动。《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0辑)》收录 的八篇论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道德判断领域的最新发 展内容,介绍了该领域中新的研究范式,并探讨了本 土文化背景下一些道德观念的发展与演进。
作者简介
杨宜音,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2010—2014),《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社会心理学和转型社会心理学,包括人际关系、群己关系与群际关系、社会心态、价值观及其变迁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心理学报》《本土心理学研究》(台北)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
目录
道德判断与文化(卷首语) 道德事件测量与CAD模型的验证 1993~2008年公众对公正关注的变化与群体事件的关系 社会变迁适应性视角下的自我与孝道 子女角色义务对冲突后亲子关系恢复之影响 文化与心理互构中的两种公私观探析——一项有关社会转型期中国人公私观嬗变及其下的公私实践的预备性研究 共同道德生活的心态:个体道德行为和对他人道德容忍的考祭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的编制与维度的再验证 社会正念及其与道德关系的研究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投稿须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