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钓鱼岛冲突的起点(冲绳返还)/中日历史问题译丛

钓鱼岛冲突的起点(冲绳返还)/中日历史问题译丛

  • 字数: 210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日)矢吹晋|译者:张小苑
  • 商品条码: 97875097753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8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矢吹晋、张小苑编著的《钓鱼岛冲突的起点(冲 绳返还)》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1971年,日 美就冲绳返还达成了协议,而由返还范围是否包括钓 鱼岛这一问题引发的日、美、中国大陆、台湾之间的 博弈才是如今钓鱼岛冲突的起点。到底是支持蒋介石 “钓鱼岛属于台湾”的立场,还是支持日本“钓鱼岛 属于冲绳”的立场,美国左右为难,而在中国重返联 合国、中美意欲关系正常化的大背景下,美国选择了 “不持立场、中立立场”,决定钓鱼岛属于返还范围 ,但返还的是施政权,而非主权。作者以大量的史料 对这一复杂的过程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美国日本学 对美国对日政策的影响。
目录
序言 Ⅰ《冲绳返还协定》与尖阁问题 第一章 尖阁冲突始于冲绳返还 一 流亡清国的琉球人 二 返还冲绳谈判与尖阁问题的浮现 三 尖阁问题的起源 四 与冲绳返还相关的台湾的申诉 五 勉强承认冲绳归还的蒋介石 六 冲绳返还的内幕 七 台湾当局退出联合国与蒋介石的引退 八 台湾要求的尖阁轰炸射击场 【补论】关于“日台渔业协议” 附 录 Ⅱ从战败、占领冲绳到返还 第二章 美国处理冲绳问题的构想 一 主张冲绳归属中国的玛斯兰报告 二 《开罗宣言》与冲绳 三 主张冲绳归还日本的伯顿报告 四 美国战后对日处置方针的筹划 第三章 占领时期冲绳残留主权的形成——杜勒斯方程式的形成和展开 一 日本对尖阁列岛的残留主权 二 1971年的激变 三 日本对冲绳的“残留主权”——杜勒斯方程式 四 从“冲绳民意”“天皇意志”到杜勒斯方程式 五 从“残留主权”到返还交涉 Ⅲ《冲绳返还协定》 第四章 尖阁列岛何以成为问题——美国参议院的《冲绳返还协定》听证会 一 国务卿罗杰斯的报告 二 国防部副部长帕卡德的报告 三 专家的证言 第五章 “冲绳国会”的尖阁讨论 一 返还交涉(1970年8月~1971年4月) 【补论】尖阁周边海底埋有石油——埃默里报告 二 “乒乓外交”和《冲绳返还协定》的签订(1971年4月~1972年3月) 【补论】《马关条约》中对尖阁列岛的记述 三 日中走向邦交恢复(1972年5~9月) 四 中国渔船聚集尖阁事件(1978年4月) 附 录 第六章 冲绳返还交涉的缺陷——评中岛敏次郎的《外交证词录》 Ⅳ美国的日本学与战后日本 第七章 朝河贯一的人脉——布莱克斯利与伯顿 一 乔治·H.布莱克斯利——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之父 二 休·伯顿——战后日本的设计者 三 美国的“敌情”研究——“朝河学”对占领军“日本计划”的影响 四 朝河对欧文·拉铁摩尔的批判 五 朝河在耶鲁大学的人脉——西蒙、肯特、费雪 六 故友赛尔登入江恭子的回忆 结语 本书使用的基本资料 资料 后记 补充资料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