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法苑珠林研究(晋唐佛教的文化整合)

法苑珠林研究(晋唐佛教的文化整合)

  • 字数: 28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华伟
  • 商品条码: 97875161706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3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目录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目标 第一章 《法苑珠林》与其所体现的文化切面 第一节 《法苑珠林》概貌 一 《法苑珠林》作者道世生平 二 《法苑珠林》的版本问题 第二节 从《法苑珠林》设篇看类书所体现的文化切面 第二章 被祭祀的佛陀——《法苑珠林·祭祠篇》研究 第一节 祭祀在中土 一 中土祭祀活动的重要性 二 对待鬼神理性态度的出现 第二节 佛教初传中国的介质与问题 一 契合的介质 二 调整的必要性 三 调整的过程、限度、结果 第三节 《法苑珠林·祭祠篇》思想及价值 一 《祭祠篇》用意探讨 二 从道世的探讨看唐代盂兰盆节仪式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新态度与旧传统:佛教与中土巫术文化——《祈雨篇》《眠梦篇》《占相篇》等篇的研究 第一节 佛教与祈雨——《祈雨篇》研究 一 中土祈雨巫术及其思想基础 二 佛教的“雨”观念及感雨方式 三 佛教与中土祈雨的结合及影响 第二节 关于咒术、梦、占相的新理论——《眠梦篇》《占相篇》《咒术篇》研究 一 从《眠梦篇》看佛教“梦”理论 二 佛教关于“占相”“咒术”的理论与态度 第四章 佛教与儒治社会伦理的互释——《轮王篇》《君臣篇》《至诚篇》《忠孝篇》等篇的研究 前言:儒学社会的建立 第一节 佛教与中土“君道”——《轮王篇》《君臣篇》《纳谏篇》研究 一 “君道”的选择与中土伦理思想的确立 二 佛教与君道的交集 三 《轮王篇》《君臣篇》《纳谏篇》体现的君道理论 第二节 佛教与君子人格——《审察篇》《思慎篇》《俭约篇》《惩过篇》《和顺篇》等篇的研究 一 儒家君子人格的内涵与维度 二 佛教精神与君子人格的互释 第三节 佛教与核心伦理之“忠孝”——《忠孝篇》研究 一 儒家“忠”与“孝”的分离与会通 二 佛教本有的“忠孝”观 三 佛教在“忠孝”辩难中的表现 四 从《忠孝篇》《不孝篇》看佛教与中土“忠孝”观的整合方向 第五章 在因果之链中:中土普遍观念的转化——《业因篇》《受报篇》《罪福篇》等篇的研究 第一节 从《业因篇》《受报篇》看佛教的因果论 一 “业”的理论 二 “报”的理论 第二节 中土的善恶报应观及其冲突 一 中土的善恶报应观 二 佛教业报因果论与中土报应观的冲突与统一 第三节 从《富贵篇》《贫贱篇》等篇看因果论之“用” 一 社会现象因果化 二 业报因果论的惩戒效用 第六章 从《呗赞篇》《奖导篇》看佛教音乐中国化 第一节 印度佛教音乐的种类和内容 一 佛教诞生时印度之音乐种类 二 推动佛教应用音乐的行为 三 佛教对“声”的追求 第二节 从慧皎与道世的论述看佛教音乐中国化的基础 一 慧皎与道世的论述 二 佛教音乐中国化的环境基础 第三节 从《呗赞篇》《奖导篇》看佛教音乐中国化的几个概念 一 转读与梵呗 二 从唱导到讲导 结语 一 《法苑珠林》与晋唐佛教的文化整合 二 从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佛教在中国 致谢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