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持法深者无善治--中国古代立法繁简之变

持法深者无善治--中国古代立法繁简之变

  • 字数: 270
  • 出版社: 法律
  • 作者: 沈玮玮
  • 商品条码: 978751189163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4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沈玮玮著的《持法深者无善治--中国古代立法 繁简之变》在大历史观的指导下,围绕立法繁简之变 ,以秦汉、唐宋、明清的立法实践为分期,探讨了约 法与深法、法深与善治、尚简与尚繁之间的关系及演 变,以小见大,深入揭示我国古典立法“不为”与“ 不能”的哲学智慧,凸显立法的谦抑性传统,以此发 掘中国立法的历史经验:故意留白,慎重克制。
作者简介
沈玮玮,1986年生,湖北襄阳人。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法制史、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广东地方法制史。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问题及其意义 (二)切入点与术语 二、研究现状 (一)综述 (二)创新 三、研究进路 (一)思路 (二)方法 第一章 繁简的选择偏好:中国古代的立法理性 一、简约之初:一般性观念 二、简约之始:为何是简约 (一)刑起于兵:简约之法的原初形态 (二)世故人情:农耕时代的需求愿望 (三)意识形态:礼治社会的终极追求 三、简约之法:如何化繁为简 (一)表达与传播简约的媒介 (二)模糊与确定之间的博弈 (三)有限与无限之间的调和 四、简约之后:如何以简驭繁 (一)一体与多元的规则设计 (二)不需要法律的秩序安排 (三)人与法的相互作用配置 第二章 繁简的初步试验:唐宋之前 一、法深源于秦:秦法的深刻面相 (一)苛法的形式 (二)苛法的原因 (三)苛法的基础 二、约法与深法:两汉立法的摇摆 (一)汉承秦制:汉法深刻之始 (二)约法三章 :法深防范之源 (三)走向深刻:简约改革之后 三、专家政治:秦汉法深的本质 四、魏晋转变:立法的技术革新 (一)魏律:技术当先 (二)晋律:宽简周备 第三章 繁简的辩证逻辑:唐宋之际 一、唐前期的律令国家:善治不必法深 (一)古今之平:唐前期的立法预设 (二)疏而不漏:作为典范的唐代律 (三)变化多样:唐前期的立法频率 二、唐后期的法制变化:法深必不善治 (一)叠加或内卷:唐后期的法深之弊 (二)恢恢与察察:法深与善治的逻辑 三、宋代法深的历史境域:祖宗之法 (一)懂法最多:法深之源 (二)敕例并行:法深之显 (三)统类合编:法深之解 (四)任法任人:法深之本 四、唐宋变革与法制繁简 (一)政治经济与繁简之外因 (二)扩张性格与繁简之内因 第四章 繁简的调适变通:唐宋之后 一、格例与元代法之繁简 二、例与明清法律之繁简 (一)明刑弼教:简约的修辞 (二)法外用例:繁简的互动 (三)万世不变:简约的基调 (四)条例则例:繁简的新途 三、例的尚繁与律的尚简 结论:中国古代立法的不为与不能 一、何谓不为与不能 二、如何不为与不能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