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工业化进程中的变革与自主发展(高校产业与城市的联动模式)

工业化进程中的变革与自主发展(高校产业与城市的联动模式)

  • 字数: 23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黎贵才//王碧英
  • 商品条码: 97875161602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8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是其经济发展的原 动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开始 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深化型”转变。黎贵才、 王碧英所著的《工业化进程中的变革与自主发展(高 校产业与城市的联动模式)》运用“技术-经济范式” ,从社会积累体系演变的视角,探讨了自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工业化模式变革、效率特性及其可持续性。 本书分析认为,探讨由20世纪90年代确立的、当 前仍在维系的“资本深化”工业化模式是否具有可持 续性,就必须从决定这种模式的内生因素和所面对的 外部环境两方面来考察。本书分析得出,在内生因素 方面,这种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关键还在于,中国 本土工业是否能够在愈趋严峻的国际竞争中提升自身 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克服由于全球资本投资收益普遍 下降所带来的需求不足等方面的需求约束;在外部环 境方面,也有赖于本土工业能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以摆脱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依附和淘汰落 后产能。 本书并以长春市为例,构建高校、产业与城市三 位一体的联动模式,从技术创新视角探讨了当前“新 常态”下,如何突破 “资本深化”模式的内外部约 束,实现自主发展。
作者简介
王碧英,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曾在《当代财经》、《当代经济研究》等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黎贵才,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全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史研究会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于200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家》、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等国际国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国内外工业化理论的回顾与评价 第一节 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工业化问题的研究 一 关于工业化模式的研究 二 关于工业化内涵和阶段的研究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工业化问题的研究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业化的理论 二 列宁、斯大林和布哈林的工业化理论 第三节 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关于工业化的理论 一 “中心—外围”理论 二 拉美学派的依附理论 三 每月评论派对依附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 国内学者对工业化问题的研究 一 工业化阶段、工农关系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 二 经济结构、外贸外资与工业化关系研究 第二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模式选择 第一节 全球化与中国工业化模式的转变 一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后进发展 二 中国工业化模式的转变 第二节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均衡与非均衡增长:模型构建 一 两部门经济结构模型的基本框架 二 两部门的均衡增长与比较静态 三 工业化进程中的均衡与非均衡增长 第三节 中国经济变革中的工业化:理论阐释 一 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内部动力:消费与投资 二 中国工业化外部动力的实质与限度 三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体制效率 第三章 中国工业化的资本深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第一节 中国工业化积累体系的动态效率 一 从“技术—经济范式”看东亚模式 二 改革以来中国工业化积累体系的演化 三 “资本深化”工业化的动态规模效益 第二节 “资本深化”的工业化模式的可持续性讨论 一 “资本深化”模式的内在约束与平衡发展 二 “资本深化”模式的资源约束与可持续性讨论 第三节 “资本深化”工业化的“依附”与自主发展 一 中国工业化的“依附”与发展 二 国际资本流入是否提升了中国经济增长效率 第四章 长春市的工业化发展与动态规模效益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春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一 计划经济条件下长春市的工业化建设 二 改革以来长春市工业的发展困境 三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的长春市工业化发展 第二节 长春市经济增长的动态效益与可持续性评价 一 长春市“资本深化”的工业化在吉林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 长春市工业的动态规模效益及其技术扩散效应的实证检验 三 长春市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评价 第三节 诠释“一汽模式”:动态规模效益的企业视角 一 大型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定位 二 大型企业与国民财富:国际发展经验和理论 三 从国际发展视角看“一汽模式” 第五章 长春市的经济结构调整与新型工业化:创新驱动的宏观视角 第一节 振兴长春工业的战略意义 第二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提升长春工业经济效率 一 基于长春“一汽”集团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一 中国汽车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国际竞争力评价 二 长春“一汽”集团的创新能力分析 三 提升长春“一汽”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第三节 实现“农业工业化”以优化长春市工业经济结构 一 长春市“农业工业化”水平评价 二 提高长春市“农业工业化”水平的基本思路 第六章 长春市“高校—产业—城市”的联动发展:创新驱动的微观机制 第一节 大学城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一 大学城的形成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 大学城的兴建有利于提升城市经济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 三 大学城的兴建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大学城促进城市科技创新的理论阐释 一 “技术—经济范式”的微观视角 二 “技术—经济范式”中的技术创新 三 从“技术—经济范式”看大学城的兴建 第三节 中国大学城兴建的时代背景与建设成效 一 中国大学城兴建的背景与动因 二 中国大学城发展历程与现状 第四节 长春市南部大学城建设与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 一 长春市南部大学城建设及经济效应 二 长春市南部大学城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三 长春市“高校—产业—城市”的联动发展 第七章 结语:中国社会积累体系的演进与自主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