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上党戏魂郭金顺

上党戏魂郭金顺

  • 字数: 210
  • 出版社: 山西人民
  • 作者: 编者:赵魁元//张保福
  • 商品条码: 978720309417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赵魁元、张保福执笔的《上党戏魂郭金顺》是上 党梆子名家郭金顺的人物传记。郭金顺十岁学戏,十 四岁成名,被人誉为小红生。在他五十八年的戏剧生 涯中,对上党梆子的改革与创新及其培养上党梆子接 班人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作者简介
张保福 山西高平市人,曾任陵川县委副书记、晋城市教育工委副书记兼晋城电大校长等职。自幼酷爱诗文,退休后笔耕不辍。现为中国现代文艺学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出身农家而历经坎坷,天生傲骨而苦乏媚容。已出版《华夏揽胜》《晋城民俗》《晋城史话》《高平史话》《杏花诗稿》《太行情韵》《丹河流韵》《乾元文集》等十几部。 赵魁元 山西高平市人,曾任泽州县县长、县委书记,晋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现为中国赵树理研究会会长。喜欢哲学、经济学,代表作品《市场创造论》。关注地方文化研究,与卢天堆合著有《上党戏王赵清海》。
精彩导读
苦难童年梨园青春 1915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十七日,正是金秋季 节硕果累累的丰收时刻,一位上党梆子巨擘在山西省 高平县王何村呱呱坠地。 这里是两千多年前秦赵长平之战的古战场。 公元前260年,秦国将军白起率军大举进攻赵国 的长平,而赵国迎战的却是刚接替名将廉颇、新上任 的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结果赵军全军覆没,被白起 坑杀四十多万人。这场战争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次持续 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亦最惨烈的战争。其尸骨堆山, 血流漂杵,天地为愁,草木悲凄,往往鬼哭,天阴则 闻。郭金顺的诞生地王何一带正是这场战争的主战场 之一。这里的许多地名都与这场战争有关。如围城村 ,是赵括死搬“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兵书条条,安营 扎寨,困兽犹斗,被秦军围困一个多月的地方。寄甲 院,是冲出重围的赵军,在溃逃时丢盔弃甲之处。王 降,是赵军被秦军围困、被迫投降之地。王何位于现 高平市城北四公里,长平大战时,从围城、寄甲院突 围过来的赵军刚冲至王何村西,又被埋伏的秦军堵住 去路,赵军拼命冲杀都无法突破,又扭头往回跑,行 至丹河岸边,又被追杀过来的秦军截住,弄得前进不 能,后退不得,绕来绕去,不知何去何从。当地百姓 也为赵军(王师)担忧,互相询问:“王师如之何? ”意思是咱们的军队该怎么办?后人便把这里称作王 何。 山地无言。两千多年前韩赵故地的气韵,透着隐 约的熟悉。这些安静的山和水,就像风中蓦然回首的 女子,虽不华丽,但丰富、内敛,充满着灵性和让人 心安的意味,暗含着无法言说的期待。 王何这个小村虽然离县城不到十里,但却远离了 城市的喧嚣,幽静而闭塞,古老而贫困。古战场的惨 烈和苦难也孕育了郭金顺的风骨、率真、豪爽、达观 。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地方,脸上布满一道道皱纹的父 老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苦难、艰辛,充满了 无尽的叹息与无奈,差不多每户人家都盼望自己的儿 女在将来的某一天能够离开这里,到外面闯荡世界, 甚至谋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这块风姿绰约的土地 ,生机勃勃,众多的梁峁上和沟壑里,生长着树木和 庄稼,那样的丰富,从来不甘寂寞,隐秘而美丽。丹 河从北而南缓缓而来,安详而平静,仿佛一个人在低 头散步。丹河经过王何,两岸飘散的河流气息,永远 地留在了郭金顺的记忆之中,沉淀在他的心底。路上 娇嫩的小草自由自在地迎着阳光和风雨,满不在乎地 茁壮生长。街道、房屋一律泛着青,那是青苔的痕迹 ,雨水的痕迹,也是时间的痕迹。牛马、鸡狗、粮禾 、炊烟、唢呐、二胡、朝代、战争、爱恨,无穷无尽 的事物肆意地张扬,谁都不肯低头。树木在天地哺育 中按自己的意志自然舒展,风儿吹来发出哗哗的声响 ,还有蝉鸣、鸟叫、人们的劳作声,无不生动地在村 庄上空交织。燕子成群结队地在树上、梁问呢喃,不 知是在叫春天,还是在呼唤爱情。天上浮云似白衣, 俄顷变幻如苍狗。人们年年月月日日贪婪地吮吸着黄 土地的营养,不断地壮大着自己,成为一个个英武的 汉子或者风情万种的美女。 郭金顺就出身于这样一个村庄里的梨园世家。郭 金顺祖上世代为农,直到他的祖父才进入戏剧行当, 专为戏班做水纱。所谓水纱,就是戏装上演员罩在头 上的黑色纱巾,易脏易破,而演出时又必须保持白净 整洁。一件好的戏装,往往要换很多水纱。他祖父水 纱做得好,信誉高,又服务周到,晋城、高平一带的 戏班,经常请他去做,十分惯熟。郭金顺的父亲郭生 生,从小生得模样好,身材好,因常跟父亲去戏班送 水纱,从小对唱戏就十分着迷。懂事后便央求父亲送 他去学戏,学唱旦角,在当地也小有名气。P15-17
目录
文化高平戏曲摇篮 苦难童年梨园青春 初出茅庐一鸣惊人 领觞万亿戏惊天地 丹凤朝阳名满太行 八送朝阳情深意长 凝聚一团珠峰共攀 赴京上影全国驰名 技艺精湛享誉剧坛 德劭品良山高水长 金声玉润响遏行云 众星捧月名角如云 无惧厄运心系舞台 巨星陨落山河同悲 戏魂永在余韵流芳 附录 纪念诗词 满庭芳·忆上党戏剧大师郭金顺兼话戏剧传承 水调歌头·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郭金顺诞辰一百周年之 咏叹 郭金顺(应昌)师逝世十周年 纪念上党戏魂郭金顺百年诞辰 忆郭金顺先生来陵演出 戏剧名家郭金顺 ——纪念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郭金顺百年诞辰 敬赋郭金顺诞辰一百周年 怀一代名伶郭金顺 怀郭金顺名伶 七律·忆上党梆子大师郭金顺演技有感 纪念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郭金顺诞辰一百周年 纪念上党名伶郭金顺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鹧鸪天·怀郭金顺先生 纪念文章 锤炼 ——记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郭金顺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记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郭金顺 太行留痕忆良师 一代艺魁郭金顺 从戏王到戏魂 杰出的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郭金顺 大师风范历久弥彰 交心与汇报 郭金顺碑文 祭父母 刊载郭金顺生平事迹书刊一览表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