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自为与共享--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社会基础/统筹城乡与社会治理丛书

自为与共享--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社会基础/统筹城乡与社会治理丛书

  • 字数: 242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田阡
  • 商品条码: 97870101490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6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田阡著的《自为与共享--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 品供给的社会基础》将社会人类学的视角引入农村公 共品供给的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 查资料,深入探讨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公共品供给 问题,得出了一些深刻、富有见地的结论。具体而言 :本书尝试将农村公共品供给放在农村的社会文化环 境之中来思考.对农村公共品的政府供给、农民参与 问题、供给效率问题、农村公共品的民间供给等问题 进行更为实证性的分析,给予经验上的解释。通过对 各种不同类型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的分析,对农村公 共品供给过程中各级政府、市场、农村社区与农民这 一供给体系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一 系列政策意义很强的结论。
作者简介
田阡,人类学博士,教授。l973年出生于湖北荆州。曾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山大学。现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主任、西南大学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信访与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国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 入选 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兼任 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聘教授、西南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获省部级人文社科奖励二等奖一项。担任《华人应用人类学学刊》执行编辑,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thropology和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编委。 在《人民日报·理论版》《新华文摘》等专业学术刊物以及人民出版社等出版有关于族群与区域文化、家族与社会组织、流域研究等方面的论文和专著。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视角 第一节 贫困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综述 第二节 “小地方,大论题”——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人类学研究基础 第三节 研究前提与理论基础 第二章 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变迁 第一节 人民公社时期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 第二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时期:乡村与供给制度变革 小结 第三章 连片特困地区的劳动力转移与农民行为变迁 第一节 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自为能力 第二节 农村公共品与农村社会文化的关系 第三节 劳动力转移与连片特困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一个山村的个案 小结 第四章 需求表达的场域:权力控制、供给主体理性与农民的话语权 第一节 需求表达理论与本土化 第二节 需求表达机制中的政府行为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的双重身份与角色博弈 第四节 村民理性与需求表达的困境 小结 第五章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农民增收与农民组织的缺失 第一节 农村公共品、社区与供给需求 第二节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劳动力资本的缺失 第三节 劳动力资本、农业生产与农业技术服务 第四节 农产品贸易、供给偏好与农业市场信息服务 小结 第六章 农民的生存压力:劳动力转移、公共品共享与农民自为 第一节 农民生存压力、公共品供给与个体自为 第二节 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民的生计调适 第三节 流动中的生存压力与远离农村的农民 第四节 农民的生存压力与行为调适 小结 第七章 农民再组织的分析:农民的自为性与实践反思 第一节 农村公共品供给 第二节 市场化背景下的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主体的特征 第三节 共享:农业合作的优势与弱点 第四节 反思:制度缺失、村落松散与农民再组织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讨论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实证性结论 第二节 乡村社会治理的现实评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