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革命战争(近代赣闽粤边区的变动与转型)/中央苏区研究系列

市场革命战争(近代赣闽粤边区的变动与转型)/中央苏区研究系列

  • 字数: 32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游海华|总主编:曾志刚//张玉龙
  • 商品条码: 978751617150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8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赣闽粤边区地处江西、福建、广东三省交界的边 陲地区。这里,是中国传统典型的丘陵山区农村社会 ,又较早经历近代“资本主义”的冲击。这里,不但 是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苏维埃革命的中 心地区,而且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东南抗战的大本营 。 近代以来,赣闽粤边区历经市场、革命、战争等 多重冲击和洗刷。在时代的洗礼下,她经历了怎样的 变动与转型?这些变动与转型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可资 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游海华著的《市场革命战争(近 代赣闽粤边区的变动与转型)》在梳理相关史实的基 础上,展现了作者多年的思考。
作者简介
游海华,历史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入选2015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区域社会经济史、三农问题研究。在《近代史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 《党的文献》 《当代中国史研究》 《史学月刊》 《抗日战争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重构与整合一一1934一1937年赣南闽西社会重建研究》 《劳动力的流动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等专著、合著6部。荣获省厅级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主持省厅级以上课题9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问题与思考 第二节 研究地域的典型性与普遍性 第三节 学术回顾和研究思路 第二章 市场变迁与地域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节 市场网络的传承与嬗变 一 传统商道的延伸 二 公路交通网的崛起 三 邮电通信网的兴起 四 信息传递的变迁 五 结论 第二节 农业的演进与转型 一 传统农业的兴衰嬗变 二 农业新因素的诞生与成长 三 结论 第三节 寻乌农民经济观念的变迁 一 就业观念的市场化发展趋势 二 生产经营观念和市场风险意识日趋成熟 三 消费观念的商品化和“西化”趋势 四 结论 第三章 生态环境变化与中央苏区革命 第一节 社会生态环境变迁与中央苏区革命的缘起 一 市场变迁与社会经济剧变 二 市场变迁与地方社会转型失控 三 结论 第二节 吉泰盆地的生态环境与东固革命的兴起 一 暴动前吉泰盆地的生态环境 二 地方中共知识分子与东固革命 第三节 “九打吉安”中的农民动员 一 党和红军的组织动员 二 农民动员机制和策略 三 结论 第四章 战争与地域社会经济变动 第一节 国共争战对赣闽边区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 战争造成大量人口非正常流动,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二 持久的战乱几乎耗尽了边区社会所积累的财富 三 战争打断了边区固有的经济现代化进程 第二节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赣闽粤边区的人口运动 一 中央苏区劳力的从军参战运动 二 苏区革命时期赣闽边区的迁逃难民 三 国共“围剿”与反“围剿”战争中的三边地区非正常死亡人口 四 抗战时期涌入三边地区的难民 五 40年代后半期外迁的三边人口 六 结论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对赣闽边区难民的救济 一 赣闽边区战争难民概况与难民救济的缘起 二 赣闽边区战争难民救济概貌 三 免政:特殊的战争难民救济 四 结论 第四节 债权变革与赣闽边区农村经济发展秩序 一 中央苏区革命前后的债权变革 二 债权变革对当地社会经济秩序的影响 三 结论和讨论 第五节 抗日战争时期赣闽粤边区的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一 现代交通通信网络的初步形成 二 赣闽粤边区的第一次现代产业潮 三 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初步转型 四 民众国家政治与民族意识的强化 第五章 后中央苏区时代赣闽边区恢复与转型 第一节 市场与商业的复苏 一 市场与商业的恢复性成长 二 市场与商业复苏的原因 第二节 农村经济的恢复 一 农村经济复兴方案及其筹办 二 赣闽边区农村金融网络的构建 三 金融下乡与资本扶助 四 结论 第三节 地方公产的处置 一 问题的缘起和相关学术回顾 二 社会重构与祠堂寺庙公产处置规则的初步确定 三 乡村义务教育的创办与地方公产处置规则的变更 四 祠堂寺庙会社等公产的实际处置 五 结论 第四节 民众的政治生存状态 一 三年游击战争初期赣闽边区的民众生存状态 二 从战后处置看赣闽边区的民众生存状态 三 停止对抗的原苏区军民的实际生存状态 四 结论 第五节 地方政府的现代化转型 一 以精简机构、节省经费来衡量裁局改科是否合适 二 裁局改科是否提高了县政府的行政效率 三 以孙中山的地方自治理论来评价县府的裁局改科是否恰当 四 结论 第六章结语 第一节 市场之变迁与激励 第二节 革命之兴起与动员 第三节 战争之机遇与破坏 第四节 战后之回归与延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