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翻译文学导论(精)/北京社科精品文库

翻译文学导论(精)/北京社科精品文库

  • 字数: 348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王向远
  • 商品条码: 978730319018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0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翻译文学”是从跨语言、跨文化的角度划分出 的一种文学类型的概念。“翻译文学”是一种文本形 态,它不等同于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文学翻译’; 中国的“翻译文学”不是“中国本土文学”,也不是 “外国文学”,而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特殊的重要组成 部分。 王向远编写的《翻译文学导论(精)》是第一部关 于翻译文学的导论性、原理性著作,其目的是为中国 翻译文学建立一个说明、诠释的系统,梳理、整合并 尝试建立中国翻译文学的本体理论。它以中国翻译文 学文本为感性材料,以中国文学翻译家的经验体会和 理论主张等为基本资源,从文艺学的角度对中国翻译 文学做出全面阐释。全书由概念论、特征论、功用论 、发展论、方法论、方式论、原则标准论、审美理想 论、鉴赏批评论、学术研究论共“十论”构成。由“ 十论”构成的十章,经纬交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自成体系,论述了翻译文学的方方面面。本书对于 读者系统了解翻译文学的学科内容,把握翻译文学的 特征规律,认识翻译文学的经纬纵横,珍视我国翻译 文学的丰厚遗产,开阔理论视野,丰富知识领域,学 会正确鉴赏翻译文学,都有裨益。
作者简介
王向远,1962年生,著作家、翻译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东方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著有《王向远著作集》全10卷(2007年版)及各种单行本著作24种(含合著5种),独立发表论文200余篇,著作(非重复字数)500多万字;译有《日本古典文论选译》(二卷四册)、《审美日本系列》(四种)、《日本古代诗学汇译》(上下卷)等日本古今名家名作共约300万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念论 一、“翻译文学”是一个文学类型概念 二、“翻译文学”与“文学翻译” 三、“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 四、“翻译文学”与“本土(中国)文学” 第二章 特征论 一、从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异同看翻译文学的特征 二、文学翻译家的从属性与主体性 三、翻译文学的“再创作”特征 四、翻译家及译作的风格与原作风格 第三章 功用论 一、翻译界对翻译文学价值功用的认识 二、翻译文学在中国语言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 发展论 一、古代:依托于宗教翻译的文学翻译 二、翻译文学的独立和翻译中的“归化”倾向 三、从“欧化’’到‘‘融化”:翻译文学的探索与成熟 四、20世纪后半期翻译文学的起伏与繁荣 第五章 方法论 一、窜 译 二、逐字译 三、真译和意译14. 第六章 译作类型论 一、直接译本与转译本 二、首译本与复译本 第七章 原则标准论 一、作为原则标准的“信达雅” 二、对“信达雅”的重释与阐发 第八章 审美理想论 一、“神似”与“化境” 二、“神似”:化境”与“等值”:等效” 第九章 鉴赏与批评论 一、鉴赏 二、批 评 第十章 学术研究论 一、翻译文学的理论建构 二、翻译文学理论的研究 三、翻译文学史的研究 附录一 与本书相关的重要文献 附录二 翻译文学史的理论与方法 从“外国文学史”到“中国翻译文学史” “翻译文学史”的类型与写法 一百年来我国文学翻译十大论争及其特点 翻译学·译介学·译文学 中国翻译思想的历史积淀与近年来翻译思想的诸种形态 初版后记 《北京社科精品文库》再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