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互联网性及其关系的主体建构

互联网性及其关系的主体建构

  • 字数: 30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娜
  • 商品条码: 97875161610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是人类包新并 推动的,但是技术的变革往往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巨 大变化,处于变化的人类又不得不思考,究竟技术对 人和社会的影响怎样?张娜所著的《互联网性及其关 系的主体建构》始于对互联网对人类影响的思考。 在互联网+的时代,“性”这一极度隐秘的、个 体化的、生理色彩浓重的人类行为究竟有何变化?作 为“互联网与性”研究领域的探索性的实证论著,本 书致力于呈现使用互联网的人们,他们在“性”领域 的行为、观点与策略。
作者简介
张娜,女,社会学博士,2002—2012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格利分校访学,并多次赴英国、爱尔兰、印度等地参加学术会议。在Archjves of Sexual Behavior、《中山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及省部级项目多项。目前研究领域是网络社会学、社会学研究方法与性社会学。
目录
导论 立意与创新 第一章 文献与理论综述 第一节 互联网研究 一 建立网络社会学 二 社会学视角 三 西方世界网络研究 四 网络研究是否仅限于网上 第二节 虚拟社区 一 定义 二 身份认同 三 形态研究 第三节 互联网与性的研究 一 互联网与性的现象研究 二 互联网、性与性别研究 三 谈性与网络谈性的研究 第四节 本书理论视角 一 建构主义 二 主体建构 三 常人方法学 第二章 研究主体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田野与主体 一 田野简介 二 确认网上活跃群体的真实身份 三 研究主体:80年代出生、北京工作/学习、有上网条件的中国高学历青年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研究过程 二 资料收集 三 研究策略 第三节 研究伦理 一 网站的知情同意 二 网站及受访者均化名处理 三 受访者的知情同意 第三章 虚拟田野 第一节 文大BBS介绍 第二节 BBS用户群体 一 基本介绍 二 注册及活动 第三节 性版简介 一 “性教育”之名建立 二 性版是热门版面 第四节 版面的内容分析 一 帖子主题分析 二 帖子文本互动分析 第四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网上的人际关系 一 陌生人 二 熟人 三 熟悉的陌生人 四 网络中的三种人际关系 第二节 网络人际关系在谈性中的运作 一 熟人间谈性 二 陌生人间谈性 三 熟悉的陌生人间谈性 小结 第五章 互动规则 第一节 网络互动的正式规则 一 明文规定的版规 二 认同的规则 三 女性优待:互动潜规则 第二节 网络互动的非正式规则 一 关系亲疏,规则有异 二 禁忌话题 小结 第六章 语言与化名 第一节 “性”的网络语言 一 网络语言的定义 二 性版面的网络语言 三 主体与网络语言的互构 第二节 化名与人际关系 一 匿名、化名与人际关系 二 化名:网络人际交往策略 第三节 网络主体的行动策略 一 社会性媒体的背景 二 主体应对身份识别的策略 三 网络组织层面的策略 小结 第七章 性别与谈性 第一节 性别转换 一 男还是女:谈性的重要问题 二 女性被骚扰的集体经验 三 性别身份的网络呈现 第二节 日常情景下的网络谈性 一 社会性别化的谈性空间 二 “无事件境”与男性谈性 三 “恋爱境”与女性谈性 第三节 主体建构下的网络谈性 一 网络谈性与男性建构 二 网络谈性与女性建构 小结 第八章 主体建构下的网络实践 第一节 网上规则与日常情景 一 非正式规则:实践策略 二 “无事件境”与“恋爱境”:实践意义 第二节 网络主体与社会结构 一 网络实践中的主体与结构关系 二 实践意义的主体建构与社会建构 第三节 研究的反思 一 主题的反思 二 研究方法的反思 附录 参考文献 跋文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