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雾霾防治与经济结构优化路径--鱼和熊掌何以兼得

雾霾防治与经济结构优化路径--鱼和熊掌何以兼得

  • 字数: 259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编者:孙华臣
  • 商品条码: 97875097831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8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孙华臣主编的《雾霾防治与经济结构优化路径-- 鱼和熊掌何以兼得》以事关国计民生的雾霾污染防治 为切入点,采用大量的经验数据,依托科学的数量方 法,结合国家的环境规制政策,综合分析了大气污染 的现状与特征,探索提出了经济结构优化的路径,促 进实现“鱼”和“熊掌”的兼得。 此书研究直面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 题,既有环境库兹涅茨假说等经典理论的支撑,也有 分地区、分行业大气污染现状剖析;既有能耗和二氧 化碳排放强度“双约束”等政策影响计量分析,也有 优化经济结构的具体应对策略既有全国视角的研究透 视,也有地方层面的典型例证;既有对历史数据的实 证检验,也有对未来优化路径的数值模拟,深入浅出 ,逻辑严谨,不失为环境经济学领域尤其是雾霾研究 方面理论、政策与实践三者有机结合的佳作。 此书贯穿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主线,研究提出了 雾霾防治与经济结构优化双赢的路径,能够为政府决 策部门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提供新依据,能够为产 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打造经济升级版提供新思路,对 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和全 局意义。
作者简介
孙华臣,男,1983年10月生,山东枣庄人,经济学博士,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山东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多次参与山东省委、省政府与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讲话材料的起草,在雾霾防治、碳排放及收入分配等领域研究成果丰富,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多项,牵头完成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山东省软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文献述评 第一节 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二节 对环境库兹涅茨假说的质疑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四节 环境质量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第三章 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第一节 1985~2013年全国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第二节 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及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情况 第三节 分地区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行业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第一节 2004~2012年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第二节 2004~2012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第三节 2004~2012年我国工业烟(粉)尘排放情况 第四节 2004~2012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情况 第五节 2011~2012年工业各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情况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变动及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对比 第一节 直辖市(4个) 第二节 省会城市(25个) 第三节 计划单列市(5个) 第四节 2008~2012年东部地区重点城市3种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 第五节 2008~2012年中部地区重点城市3种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对比 第六节 2008~2012年西部地区重点城市3种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对比 第七节 2008~2012年东北地区重点城市3种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对比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雾霾污染的空间特征分析 第一节 空间相关性检验 第二节 计量模型构建 第三节 变量选择 第四节 空间模型的计量分析 第七章 雾霾污染空间非均衡分布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产业结构 第二节 工业结构 第三节 能源消费结构 第四节 汽车保有量 第五节 火力发电占比 第六节 高污染行业产品分布 第七节 环境污染治理强度 第八章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与经济结构优化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假说 第二节 门限模型介绍 第三节 门限模型计量分析 第四节 对京津冀鲁4地的考察:模拟与校准 第九章 “双约束”下的经济结构调整 第一节 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 第二节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 第三节 短期动态关系 第四节 长期均衡关系 第五节 技术进步及新能源替代的影响 第十章 强化雾霾治理、优化经济结构的具体路径 第一节 着力实施联防联控,提升雾霾防治效率 第二节 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第三节 着力完善考评机制,引领资源优化配置 第四节 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第五节 着力创新发展途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附 录 第三章 附录 表1 全国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指标 表2 全国工业增加值及污染物对GDP占比 表3 东部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指标 表4 中部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指标 表5 西部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指标 表6 东北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指标 表7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2011~2013年度氮氧化物排放指标 表8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1985~2013年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表9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SO2和烟(粉)尘排放强度情况 表10 长江经济带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指标 表11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指标 表12 京津冀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指标 表13 3大支撑带2011~2013年度氮氧化物指标 第四章 附录 表14 2004~2012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15 2004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16 2005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17 2006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18 2007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19 2008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20 2009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21 2010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22 2011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23 2012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24 2004~2012年工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25 2004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26 2005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27 2006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28 2007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29 2008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30 2009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31 2010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32 2011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33 2012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34 2011~2012年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 表35 2011年工业各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 表36 2012年各行业二氧化氮排放量 第五章 附录 表37 2014年各直辖市AQI指数表 表38 2014年东部地区省会城市AQI指数表 表39 2014年中部地区省会城市AQI指数表 表40 2014年西部地区省会城市AQI指数表 表41 2014年东北地区省会城市AQI指数表 表42 2014年各计划单列市AQI指数表 表43 2008~2012年东部地区重点城市SO2平均浓度表 表44 2008~2012年东部地区重点城市NO2平均浓度表 表45 2008~2012年东部地区重点城市PM10平均浓度表 表46 2008~2012年中部地区重点城市SO2平均浓度表 表47 2008~2012年中部地区重点城市NO2平均浓度表 表48 2008~2012年中部地区重点城市PM10平均浓度表 表49 2008~2012年西部地区重点城市SO2平均浓度表 表50 2008~2012年西部地区重点城市NO2平均浓度表 表51 2008~2012年西部地区重点城市PM10平均浓度表 表52 2008~2012年东北地区重点城市SO2平均浓度表 表53 2008~2012年东北地区重点城市NO2平均浓度表 表54 2008~2012年东北地区重点城市PM10平均浓度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