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口迁移与族群交往--内蒙古赤峰调查/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丛书

人口迁移与族群交往--内蒙古赤峰调查/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丛书

  • 字数: 582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马戎|总主编:马戎
  • 商品条码: 978750977283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07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1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国土辽阔、族群众多,在中原地区和边疆地 区之间,始终保持密切的政治交往、深度的文化交流 、互补的经济体系和大量的人口流动。自清末实行“ 移民实边”“放垦”政策以来,农牧交错、蒙汉混居 成为内蒙古地区社会组织与经济活动的一大特征。 马戎主编的《人口迁移与族群交往--内蒙古赤峰 调查/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丛书》系统梳理了族群关 系、人口迁移两大领域的研究文献,介绍了研究理论 框架、分析模型和方法设计以及内蒙古赤峰地区的人 口迁移史,并在问卷调查数据基础上检验了分析模型 ,对蒙汉居民的经济活动、迁移经历、收入与消费、 语言使用、居住格局、社会交往、族际通婚等分专题 进行讨论。在我国边疆多民族地区开展的这次大规模 抽样户访问卷调查,是社会学者对我国族群关系开展 实证性研究的一次尝试。
作者简介
马戎,1950年3月出生,回族。1987年获得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1990—1991年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民族与族群社会学、人口迁移与城市化、教育社会学等。发表的著作有《西藏的人口与社会》(1996年同心出版社)、《民族与社会发展》(2001年民族出版社)、《社会学的应用研究》(2002年华夏出版社)、《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200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等。现任教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中国的人口分布 二 移民政策综述(1952~1982年) 三 少数族群地区农村到农村类型的自愿移民 四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有关族群性的文献回顾 一 “族群性”的定义 二 族群间的社会经济差异 三 族群关系的社会“目标” 四 测量族群整合维度和程度的指标 结束语 第三章 迁移研究文献的回顾及其对研究设计的启示 一 移民在迁入地的自我调适 二 国际迁移研究中的经济分析模型和“推力-拉力”模型 三 政策的作用 结束语 第四章 赤峰和本地蒙古族居民 一 赤峰的行政和地理状况 二 赤峰地区的居民与行政区划变迁史 三 历史上的蒙古族及其与中国中央政府的关系 四 历史上的蒙古族人口 五 中央政权处理族群关系的基本政策 六 蒙古族人口的结构性特征 第五章 内蒙古和赤峰地区的汉人移民 一 内蒙古和赤峰地区汉人移民的历史回顾 二 1949年以来内蒙古和赤峰的汉族移民 三 汉人移民对内蒙古和赤峰迁入社区的影响 结束语 第六章 研究的理论框架和调查设计 一 理论模型和假设 二 调查设计 第七章 被访户的基本特征 一 样本村庄的基本特征 二 移民和本地人群体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异 三 蒙汉两族之间的比较 四 农区居民和牧区居民之间的比较 结束语 第八章 赤峰农村的移民调适 一 模型1中的结果变量 二 模型1中的原因变量 三 次级假设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四 以“满意度”为结果变量对模型1的检验(模型1a) 五 有关模型1a所排除变量的讨论 六 以收入提高情况作为结果变量,检验模型1(模型1b) 七 以交友网络和邻里模式为结果变量对模型1(模型1c和模型1d)的检验 八 模型1次级假设的多元回归和相关分析 结束语 第九章 赤峰农村本地人的调适以及同移民的整合 一 模型2中的结果变量 二 模型2中的原因变量 三 模型2假设的因果关系 四 以对居住地满意度为结果变量对模型2(模型2a)的检验 五 以收入改善为结果变量对模型2的检验(模型2b) 六 以交友和邻里模式为结果变量对模型2的检验(模型2c和模型2d) 七 模型2的次级假设的检验结果 结束语 第十章 赤峰农村的族群融合(一):收入差异、交友和邻里模式 一 检验影响人们收入因素的模型(模型3) 二 以交友和邻里模式来检验的族群整合(模型4) 三 居住隔离与学校隔离 结束语 第十一章 赤峰农村的族群融合(二):族际通婚 一 个人特征与族际通婚模式 二 社区层面的族际通婚 三 族际通婚的多因素分析 结束语 第十二章 赤峰农村的移民整合:主要的发现与思考 一 迁移动机 二 移民和本地人整合的现实状况 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移民整合的影响 四 有关将来移民整合和移民方案的观点 结束语 第十三章 赤峰农村的族群整合:主要的发现与思考 一 赤峰农村蒙古族和汉族的社会经济差异 二 赤峰农村蒙汉关系的现状 三 赤峰农村族群整合的维度及影响因素 四 对国家发展的扩散模式的修正 五 未来的人口迁移和族群整合的研究 结束语 参考书目 附录1 问卷1(户) 附录2 问卷2(个人)——本地居民 附录3 问卷2(个人)——移民 附录4 移民数据相关系数表(模型1) 附录5 本地人数据相关系数表(模型2) 附录6 相关系数表(模型3) 附录7 汉族数据相关系数表(模型4)(1168汉族户主) 附录8 蒙古族数据相关系数表(模型4)(729蒙古族户主) 附录9 模型1检验得到的BETA系数(移民户主,户数=889) 附录10 模型2检验得到的BETA系数(本地户主,户数=1200) 附录11 模型3检验得到的BETA系数(所有户主,户数=2089) 附录12 模型3检验得到的BETA系数(翁牛特旗被访户主,户数=1143) 附录13 模型4检验得到的BETA系数 附录14 修订过的族际通婚模型检验得到的BETA系数 后 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