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走向均衡(教育评价五级系统开发)

走向均衡(教育评价五级系统开发)

  • 字数: 340
  • 出版社: 教育科学
  • 作者: 编者:郭洪//陈亮//杨鸿
  • 商品条码: 97875041993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0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郭洪、陈亮、杨鸿主编的这本《走向均衡(教育 评价五级系统开发)》提出了“理论—技术—实践” 的研究路线和写作路线,设计了理念建构篇、过程设 计篇和五级系统开发篇三篇十二章。理念建构篇侧重 于对教育评价的内涵与范畴、产生与发展、功能与类 型、方法与工具进行深入探讨;对教育评价的主要问 题进行聚焦分析,对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分 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评价五级系统;对五级系统 的基本理念进行阐释,对五级系统的主要模式进行介 绍。过程设计篇侧重于对教育评价的过程、教育评价 的指标体系、教育评价信息的收集、教育评价信息的 分析进行设计。五级系统开发篇则集中介绍区域均衡 发展评价、学校内涵发展评价、课堂有效教学评价、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和学生多元发展评价的实施与案例 剖析。 本书既可作为师范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 可作为教育改革、评价改革与实施等相关主题的培训 教材,又可作为众多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学习教材。
作者简介
杨鸿,女,重庆武隆人。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教育考试与评价、职业教育等。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教育研究》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10余部著作,曾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 陈亮,女,四川德阳人。西南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持省部级课题7项,在《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体验式教学设计》等著作6部,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等奖1项。 郭洪,男,重庆铜粱人。重庆市巴川中学总校长兼新高中校长,特级教师,重庆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培训J对象,全国十佳初中校长,西南大学在读博士。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教育学会评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
目录
绪论 理念建构篇 第一章 教育评价概论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内涵与范畴 一、教育评价的内涵 二、教育评价活动的范畴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脉络 二、国外教育评价的发展脉络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功能与类型 一、教育评价的功能 二、教育评价的类型 第四节 教育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一、教育评价的方法 二、教育评价的工具 第二章 教育评价的反思与展望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问题反思 一、评价取向:倾差异鉴定,少均衡引领 一、评价观念:趋二元对立,少相融结合 三、评价目的:重功利主义,轻持续发展 四、评价实施:偏形式主义,乏实质关注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一、评价取向:均衡性与差异性同在 一、评价目的:发展性与鉴定性统整 三、评价视角:过程性与终结性并重 四、评价标准:全面性与独特性并存 五、评价过程:主体性与开放性兼有 六、评价实施:多元性与多源性一体 第三节 走向均衡:中小学教育评价五级系统的提出 第三章 五级评价系统的理念与模式 第一节 五级评价系统的基本理念 一、体现公平的均衡性 一、以人为本的发展性 三、强调价值的多元性 四、注重任务的真实性 五、倡导主体的协商性 六、面向事件的过程性 第二节 五级评价系统的主要模式 一、目标模式 一、CIPP模式 三、目标游离模式 四、应答模式 过程设计篇 第四章 教育评价的过程 …… 第五章 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 第六章 教育评价信息的收集 第七章 教育评价信息的处理 五级系统开发篇 第八章 区域系统:均衡发展评价 第九章 学校系统:内涵发展评价 第十章 课堂系统:有效教学评价 第十一章 教师系统:专业发展评价 第十二章 学生系统:多元发展评价 附表1 随机数码表 附表2 正态分布表 附表3 t值表 附表4 F表 附表5 X2值表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