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学术文库

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学术文库

  • 字数: 27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珊珊|总主编:杨灿明
  • 商品条码: 97875161745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6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国内外学者关于FDI、对外贸易对东道国碳排放 的影响进行了很多研究,其中探讨了FDI、对外贸易 主要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影响东道国 碳排放。在此基础上,国外学者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的 国际溢出渠道所发挥的技术效应对东道国碳排放影响 的差异,而国内学者对此研究极少,仅有一两篇文献 从FDI技术水平溢出渠道进行初步考察。因此,在引 进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李珊珊、杨灿明编著的《 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以中国 工业为样本进行延伸与补充,系统、深人研究国际技 术溢出对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的内在机理, 具有较重要的理论价值。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积极应对全球气 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中国要“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 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通过“加强气候 变化领域国际交流”,“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能 力建设方面开展务实合作”。通过低碳技术创新来促 进中长期能源消费碳减排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目前中 国工业能源消费碳减排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 业化国家普遍存在的高碳“锁定效应”;二是低碳技 术创新基础薄弱,接近70%的低碳核心技术仍然依赖 进口(邹骥,2010);三是低碳技术创新路径与中国经 济条件相脱离。结果导致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困 境,若中国在低碳技术的国际转移与扩散过程中注重 技术路径的优化,就有可能缓解这一困境。本书以此 为切入点,探讨基于国际技术溢出渠道的中国工业能 源消费碳减排技术创新路径优化的政策转型方向、目 标与内容。 论文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综 述国内外与低碳经济相关的理论研究基础,并针对技 术进步对生态环境影响,FDI、对外贸易对生态环境 影响的相关文献与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述评;第二 ,分析国际技术溢出对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的内 在机制,建立一般均衡模型深入剖析;第三,从多重 角度对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现状进行了测度, 包括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强 度、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绩效以及工业能源消费碳排 放的驱动因素、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量、低碳经济水 平指数等方面;第四,以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来 表征工业碳减排技术,运用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 验了FDI、对外贸易技术溢出的碳减排效应,此外, 基于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量与低碳经济水平考察了 FDI技术效应;第五,以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绩效来 表征工业碳减排技术,运用工业行业、省际工业面板 数据实证检验了FDI、对外贸易技术溢出的碳减排效 应。具体而言,论文分七章。
作者简介
李珊珊,女,1980年5月出生,湖北省宜昌市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已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科研管理》、《经济管理》、《国际贸易问题》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标、框架结构与主要内容 一 研究目标 二 框架结构 三 主要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 第四节 主要创新之处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 主要创新之处 二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二章 FDI、对外贸易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与低碳经济相关的理论研究基础 一 生态足迹及碳足迹理论 二 资源环境脱钩及碳脱钩理论 三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碳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四 纳入环境因素的新古典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技术进步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 基于环境效应分解模型 二 基于因素分解模型 三 基于回归模型 四 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第三节 FDI、对外贸易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 FDI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 对外贸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 跨国外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 国际技术溢出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 国际技术溢出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国外研究 二 国际技术溢出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国内初步研究 三 简要述评与研究展望 第三章 国际技术溢出对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的内在机制 第一节 国际技术溢出对工业碳排放影响的内在机制:一个理论模型 一 关于生产函数的基本假设 二 生产成本最小化决策 三 碳排放水平的确定 第二节 FDI技术溢出的碳减排效应分解与机制 一 FDI技术溢出的碳减排效应分解 二 FDI技术溢出的碳减排效应理论机制 第三节 对外贸易技术溢出的碳减排效应分解与机制 一 对外贸易技术溢出的碳减排效应分解 二 对外贸易技术溢出的碳减排效应理论机制 第四章 国际技术溢出与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测度 第一节 国际技术溢出的测度 一 FDI技术溢出的测度 二 对外贸易技术溢出的测度 第二节 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测度 一 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测度 二 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测度 三 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绩效的测度 四 以中国工业行业为主导的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量的测度 五 纳入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低碳经济水平测度 第三节 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测度 一 环境效应分解模型的拓展 二 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的测度:描述统计 三 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的测度:不同时间段 四 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的测度:不同碳排放组别 五 小结与启示 第五章 国际技术溢出与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强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FDI技术溢出与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 一 静态模型的设定 二 动态模型的设定 三 研究方法、变量与数据说明 四 FDI技术溢出对工业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五 吸收能力的行业异质性影响FDI技术效应的检验 六 小结与启示 第二节 对外贸易技术溢出与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 一 研究模型的设定 二 研究方法、变量与数据说明 三 对外贸易技术溢出对工业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四 吸收能力的行业异质性影响对外贸易技术效应的检验 五 小结与启示 第三节 FDI技术溢出与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 一 相关性描述 二 研究模型、方法与数据说明 三 环比指数与环比增加值的数据分析 四 小结与启示 第四节 国际技术溢出与中国低碳经济水平 一 研究模型、方法与数据说明 二 国际技术溢出与中国低碳经济水平 三 国际技术溢出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 四 小结与启示 第六章 国际技术溢出与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国际技术溢出与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绩效 一 研究模型的设立 二 研究方法、变量与数据说明 三 国际技术溢出对省际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 四 小结与启示 第二节 FDI技术效应与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绩效 一 研究模型的设立 二 研究方法、变量与数据说明 三 FDI技术溢出对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 四 行业特征影响FDI技术效应的检验 五 小结与启示 第三节 对外贸易技术效应与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绩效 一 研究模型的设立 二 研究方法、变量与数据说明 三 对外贸易技术溢出对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 四 行业特征影响对外贸易技术效应的检验 五 小结与启示 第四节 计量结果的比较与影响路径分析 一 计量结果的比较分析 二 国际技术溢出的影响路径分析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 以“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全方位支撑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打造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产业链,促进创新资源的纵向整合 三 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际技术溢出对碳减排的积极效应 四 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与市场投资经营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