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传播与法治理性/舆情与社会治理文丛

新闻传播与法治理性/舆情与社会治理文丛

  • 字数: 373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顾理平
  • 商品条码: 97875097789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3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新闻传播与法治理性》为作者顾理平近年来公 开发表在国内刊物上的论文汇编。全书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新闻传播中的权利和义务”。主要探 讨了我国新闻法治的宏观问题。其中,包括我国新闻 法治中权利和义务的平衡问题,我国新闻法治的困难 和出路,以及舆论监督中的法律问题。第二部分,“ 新闻传播与新闻侵权”,该部分主要探讨我国目前新 闻法治的具体问题,尤其是新闻侵权问题。其中,包 括新闻侵权的常见类型、形式、成因和预防措施,重 点研究新闻侵害名誉权、新闻侵害隐私权,以及隐性 采访中的权利和义务等问题。第三部分,“新媒体时 代新闻传播中的法律问题”,即用法律的眼光,分析 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新闻传播中出现新情况、 新问题、新现象,以及其中的权利和义务问题。
作者简介
顾理平,江苏江阴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卓越新闻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法学。先后出版《新闻法学》(1999)、《新闻侵权与法律责任》(2001)、《隐性采访论》(2004)、《新闻权利与新闻义务》(2010)、《社会新闻采写艺术》等学术专著9部。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先后在《当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杂志开设学术研究专栏。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闻侵权与法律责任问题研究”等科研项目近10项。
目录
一 新闻传播中的权利和义务 引领与维护: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新闻媒体 中国新闻法治的现实困境及推进思路 建设法治国家中的媒体推动 试论我国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试论我国新闻法律关系的内容 试论新闻作品著作权主体的权利 契约精神视野中的虚假新闻 舆论监督中的法律无奈——以食品安全事件为例 舆论监督的权利义务需要理性平衡——从央视“毒毛巾”事件谈起 舆论监督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权利 新闻权利的保护与限制——两部讨论中的新法对新闻活动的影响 论新闻报道中权利义务的平衡——从南京博物院有偿转让“独家报道权”谈起 论娱乐新闻报道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明星绯闻的法律认识 “包公记者”现象的法律认识 综艺节目“克隆”中的法律问题 视野·立场·责任——信息时代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 正确把握社会新闻的价值取向 浅谈目前我国社会新闻存在的问题 被误读的新闻理念 新闻采访遭拒原因探析 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 论偶像剧对中国大陆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影响 在社会管理中用好媒体的独特价值 二 新闻传播与新闻侵权 加强新闻报道中的媒体自律 守法是新闻活动的底线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隐性采访 防止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 防止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 新闻权利必须依法得到有力保护 论隐性采访的场合合法性 隐性采访:从概念规范开始——兼与郭镇之教授商榷 秘密采访如何面对法律 试论隐性采访的社会价值 论隐性采访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 隐性采访中的欺骗及道德困惑 论隐性采访的法律困惑 论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 从新闻的商品属性看虚假新闻的侵权责任 现代社会新闻侵权成因初探 谨防在追求新闻真实时侵犯他人隐私权——从两起多胞胎事件谈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关注当前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失范行为 三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中的法律问题 新闻改革中的若干关键词 微博实名制:“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兼论基于“成本一收益”分析的网络空间规制理念与管理战略 网络时代信息权利和信息义务的平衡 网络时代新闻的文化功能 网络时代舆论监督的嬗变 网络舆论监督失范行为的几种表现方式 论虚拟人群的叛逆性行为 论“人肉搜索”中的法律是非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