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间金融合约的信息机制(来自改革后温台地区民间金融市场的证据)

民间金融合约的信息机制(来自改革后温台地区民间金融市场的证据)

  • 字数: 317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张翔
  • 商品条码: 97875097845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翔所著的《民间金融合约的信息机制(来自改 革后温台地区民间金融市场的证据)》试图通过个人 间借贷、合会和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三类民间金融合 约不同信息机制来理解这三类民间金融合约的替代和 并存现象。作者用“信息汇聚机制”来解释为什么有 人通过合会合约向多人借钱,而不是通过多个个人间 借贷合约借钱;用“信息隐瞒机制”来解释为什么合 会特别是标会有时候会发生大规模倒会的现象;用“ 政府信用信号发送”机制来解读改革后中国民营存款 类金融机构的兴衰成败。据此,本书展示了三类不同 民间金融合约的信息机制如何影响人们的金融合约行 为,从而影响了中国改革后民间金融交易从亲友间的 人格化交易到陌生人之间的非人格化交易的扩展过程 。
作者简介
张翔,浙江省温州市人,200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金融学院国际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0~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2年到山西农村支教一年,2007年到耶鲁大学管理学院访学一年,分别于2004年和2009年取得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2009年7月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任讲师,2013年12月被评为副教授;浙江大学科斯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社会学和新制度经济学,近期关注民间金融风险管理和社会保障问题。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书的基础假设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和资料说明 五章节安排 第二章 改革后温台地区的各种民间金融合约 一直接借贷 二企业社会集资 三合会 四“银背”、“钱中”和地下钱庄 五公开营业的私人钱庄 六办理存贷业务的挂户公司和调剂商行 七典当商行 八农村合作基金会 九农村金融服务社 十股份制城市信用合作社 十一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 第三章 相关文献综述 一合会研究文献综述 二金融中介研究文献综述 三温台地区民间金融研究文献综述 第四章 合会的信息汇聚机制 一从向陌生人借贷到亲友间直接借贷 二几种可能的解释及其不足 三哪些因素会影响当事人的选择? 四为什么“聚会”? 五合会为什么“定期”地“轮转”? 六信息汇聚机制的有效解释范围 七信息汇聚机制的推论 八初步的证据 九小结 第五章 标会会案的发生机制:退出成本和信息隐瞒机制 一引言 二标会会案研究的相关文献 三分析视角的提出:退出成本和信息机制 四标会套利的信息机制 五标会套利行为 六抢标机制与标会的退出问题 七初步的证据:20世纪80年代温州的4个会案案例 八小结 第六章 信息隐瞒、信息甄别与退出成本——以春风镇标会会案为例 一2004年春风镇标会会案简介 二退出成本、信息隐瞒机制与标会会案的发生 三春风镇标会会案中的标会套利和违约预期现象 四春风镇标会会案中的清算方法 五退出成本、信息甄别机制和标会会案的处置 第七章 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政府信用信号发送机制 一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一类特殊的民营企业 二为什么向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借钱? 三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如何控制贷款风险? 四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如何赢得储户信任? 五市场准入、声誉积累机制和政府隐性责任 六政府信用信号发送机制及其推论 第八章 成也信号,败也信号! 一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兴起:以政府信用为信号 二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波折:政府政策的影响 三政府信用信号发送机制:一个小结 第九章 总结 一经济增长: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二市场范围、交易费用和信息机制:一个民间金融合约选择的分析框架 三民间金融合约的信息机制:一个总结 附录一 标会现金流分解及对一种标会套利可能性的证明 附录二 投资收益率与融资成本 附录三 对第六章第三部分中命题一的证明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