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沙漠干旱地区的人类文化适应研究/生态人类学丛书

沙漠干旱地区的人类文化适应研究/生态人类学丛书

  • 字数: 330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依丽米古丽·阿不力孜|总主编:曾少聪
  • 商品条码: 97875161667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0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人类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一直是生态人类 学最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生态人类学一般认为,文 化是人类对特定环境适应的产物。由依丽米古丽·阿 不力孜著的《沙漠干旱地区的人类文化适应研究/生 态人类学丛书》基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以地处塔克 拉玛干沙漠腹地的达里雅博依绿洲为个案,在田野调 查中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沙漠绿洲文化 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研究 。对达里雅博依绿洲维吾尔族人文化适应的研究表明 ,在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沙漠干旱地区,人与生态环 境之间的关系是十分脆弱的。这一点在干旱地区的可 持续发展中非常值得注意。
作者简介
依丽米古丽·阿不力孜,女,维吾尔族,1981年生,新疆阿图什人,先后就学于克州师范学校、新疆教育学院、新疆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201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新疆大学新疆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生态人类学、民俗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和参与课题10项,现主持2013年度 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南疆沙漠腹地绿洲的生态人类学研究》和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绿洲环境退化的社会文化原因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意义 第二节 达里雅博依绿洲及达里雅博依人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相关理论观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田野调查 第五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相关注释 第一章 特殊环境中的达里雅博依人 第一节 沙漠绿洲的生态环境 一 地理、地质条件 二 气候、水文 三 自然资源 四 自然灾害 五 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 第二节 达里雅博依人及其历史 一 达里雅博依人的来源 二 种族、语言 三 人口状况 第三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社会环境 一 历史沿革 二 达里雅博依人周边的人群 三 社会环境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沙漠环境与生计策略 第一节 独特的沙漠畜牧业 一 沙漠植物、牲畜与人 二 畜牧业生产的周期性 三 家畜管理 第二节 辅助生计:狩猎采集、贸易交换 一 狩猎采集 二 物物交换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物质生活的文化解读 第一节 饮食文化与生态环境 一 水井与沙漠中的饮水 二 自然简朴的饮食习俗 三 沙漠气候与食物存储 四 食物与营养的适应 第二节 服饰文化及其生态特征 第三节 居住文化与环境 一 住所选址:沿河而居 二 居住模式与畜牧生计 三 民居的生态设计 第四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工具文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精神生活的文化透视 第一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社会习俗 一 婚姻家庭 二 社会交往:合作与互助 三 沙漠中的丧葬 第二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地方性知识 一 胡杨文化 二 有关沙漠环境的知识 三 疾病与民间医学知识 第三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生态观 一 对水的观念与禁忌 二 动植物观念和禁忌 三 生活习俗中的环保意识 第四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心理性格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化变迁:环境演变与文化调适 第一节 达里雅博依人生存环境的变化 一 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 社会环境的变迁:达里雅博依乡的建立 第二节 生计方式的调适 一 传统生计方式的变化 二 新的辅助生计方式的出现 第三节 物质生活的变迁 一 从骆驼到摩托 二 饮食文化的变迁 三 居住习俗的变迁 第四节 精神文化的变迁 一 婚姻习俗的变迁 二 对其他社会群体的适应 三 价值观的变化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化、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达里雅博依人还能适应塔克拉玛干沙漠多久 一 绿洲沙漠化:达里雅博依人面临的环境危机 二 生态移民:克里雅河下游文明会再次被黄沙埋没吗 三 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沙漠绿洲文化与环境关系的人类学思考 一 沙漠绿洲文化:干旱地区中的特殊生态适应 二 沙漠绿洲文化的生态特征 三 沙漠绿洲文化的生存与生态环境 附录 达里雅博依绿洲研究文献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