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省际信息流动空间结构及其对区域等级体系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学术文库

省际信息流动空间结构及其对区域等级体系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学术文库

  • 字数: 18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梁辉|总主编:张中华
  • 商品条码: 97875161667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5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梁辉著的《省际信息流动空间结构及其对区域等 级体系的影响》试图揭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间 信息流动的空间格局以及形成机理。作为信息价值得 以实现的保证,信息的流动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特征 。对信息经济的研究包括情报学(主要为宏观信息经 济)和经济学(主要为微观信息经济)两个角度,本 书即是从情报学角度对信息资源宏观空间配置这一分 支的研究。本书总结了信息流和信息流量的概念与特 征以及信息流动的规律;在把信息流动看作是源于区 域间相互联系的基本思想下构建模型,揭示出信息流 的宏观空间分布格局—多中心网络化。分析信息流动 空间格局形成的内在机制,以及信息流对数字鸿沟的 影响,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梁辉,女,山东省临清市人,1979年5月出生。2009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经济与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为人13迁移与城镇化。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所属分支与目标 一 研究所属分支 二 研究目标 第三节 本书研究内容与创新 一 研究内容 二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信息的空间流动:理论基础与相关述评 第一节 相关概念辨析 一 信息与信息流 二 信息量与信息流量 第二节 相关研究述评 一 信息流空间结构研究述评 二 信息空间流动影响因素以及与实物要素流关系述评 第三节 信息空间流动研究小结 第三章 信息的空间流动:现状分析与研究框架 第一节 信息存量的空间极化 一 基于信息化程度的存量空间极化 二 基于传输载体的存量空间极化 第二节 信息需求的空间分层 一 不同人群间信息需求的分层 二 不同地区间信息需求的分层——以网络应用需求为例 第三节 我国主要城市间航空客流的空间格局分析 第四节 提出假设:信息流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结构 一 信息流空间极化假设的提出 二 信息流空间网络化结构假设的提出 第五节 本书研究框架 第四章 信息流空间集聚与扩散趋势的定量分析 第一节 信息化的地理邻近效应 第二节 信息流空间集聚与扩散的定量分析 ——基于空间自相关方法” 一 空间自相关的概念与应用 二 信息流空间集聚与扩散的定量分析 第三节 信息流区域集聚与扩散格局分析 第五章 信息流空间结构的定量分析 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与信息空间流动 第二节 区际信息流动规模模型构建 一 前提假设 二 模型的构建与因子的选取 第三节 信息流动空间结构与新的区域等级体系 一 信息流动空间结构分析 二 信息流下新的等级秩序分析 第六章 信息的空间流动:机制分析 第一节 信息流入的动力与流出的路径分析 一 信息流入的动力分析 二 信息流出的路径分析 第二节 信息流的规模收益递增性与信息流空间集聚 一 信息流增值性及其与信息流规模收益递增关系 二 信息流衰减性及其与信息流规模收益递增关系 第三节 社会网络与信息流动的多层极化 一 社会网络关系影响下的信息流动多层极化 二 社会网络结构影响下的信息流动多层极化 第七章 信息空间流动与数字鸿沟演化 第一节 区际数字鸿沟的界定与演变规律分析 一 区际数字鸿沟的界定 二 区际数字鸿沟的演变规律分析 第二节 信息空间流动与数字鸿沟演变的关系分析 第八章 职业信息搜寻与职业流动 ——以农民工为例 第一节 农民工职业信息搜寻过程 一 职业搜寻理论与模型 二 农民工职业搜寻过程 三 农民工职业搜寻模型 第二节 农民工职业搜寻过程与职业流动 一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二 实证分析 第三节 主要结论与启示 第九章 结论、政策含义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结论与贡献 一 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二 主要贡献 第二节 局限与展望 一 本书局限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